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李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范,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扎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彩禮的話題多次引起社會關注,面對高價彩禮,多地也開始出手。近日,江西樂平市開展了治理“高價彩禮”的行動。“高價彩禮”該怎么降溫?
此前,有網友在網上發布消息稱,江西一女子要88萬元彩禮,男方家中拿不出來,只能由父母去借。由于彩禮借不到,男方母親就尋了短見。日前,江西樂平警方對外公布了網傳所謂“88萬彩禮逼死人”的調查情況,樂平市眾埠派出所副所長余守波表示,經實地查證,此事純屬虛構。余守波表示:“通過調查,該視頻的發布者就是眾埠鎮村民馬某榮,為了吸引眾人眼球,博取流量,在根本沒有了解事實原委的情況下,就發布了‘88萬彩禮太高逼死人命’虛假的視頻。目前,眾埠鎮村民馬某榮因為涉嫌違法已經被我們依法處理了。”

樂平一度被人戲稱為“彩禮高地”,以之為題材的調侃充斥網絡。為從根本上破除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樂平市開始推行“移風易俗 鄉風文明”專項行動,樂平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楊濤介紹,要明確婚喪嫁娶操辦流程及具體標準,落實獎懲機制,樹立明確價值導向。楊濤表示:“一是廣泛宣傳發動,開展揭示高價彩禮危害性的思想大討論;二是抓住關鍵少數,政治引領廣大黨員干部樹好規矩;三是完善村規民約,使其更貼近群眾、更貼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可執行力;四是創新社會協同機制,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開展一系列移風易俗活動。”
而對于在樂平一些地方的高價彩禮,市民們也有話要說。
市民劉琨:高價彩禮其實在這些年來一直是老百姓談論的話題,尤其是在農村,這樣的現象特別普遍。其實彩禮,據我了解是有它的歷史淵源和風俗意義的。古代的婚姻是重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男女雙方也會經過納彩、迎親等儀式,所以聘禮也是表示男方誠意和禮數的方式之一,但是它僅僅是附著于金錢之上但又不是金錢關系。所以彩禮的核心是“禮”,而非“物”。
市民馬建明:本來是一個文明的婚禮,嫁女娶親彩禮是對對方的尊重,但是太高給很多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很多親戚因為高價彩禮變成仇人,很多家庭因為彩禮搞得傾家蕩產。這種歪風對社會造成很大影響。
市民汪一舟:建議各級相關部門將適齡青年和家長們組織到一起,讓大家暢談對高價彩禮的看法。一方面有利于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進一步了解當地大家對彩禮的真實想法,為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真實的依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動彩禮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隨著人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借著傳統風俗的名義,毫無隱諱地索要或送交“高價彩禮”,甚至以彩禮多寡擇定結婚對象,將青年男女的終身幸福一味捆綁在金錢上。在樂平市巾幗志愿者協會會長郎柳玉看來,高價彩禮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和諧以及孩子們的幸福。郎柳玉說:“高價彩禮真的要不得,我建議以后在開展這方面工作的同時,可以做到下面這些,一是黨員干部可以多帶頭,二是加大對抵制高價彩禮的優秀典型的宣傳,也可以把抵制高價彩禮作為未來評先評優的標準。”

適當的彩禮是社會風俗,是為人們所接受的,但高價彩禮讓本該作為民俗的彩禮慢慢變味,偏離了彩禮的初衷。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明舜認為,高價彩禮抹殺了彩禮固有的對女方認可和尊重的核心內涵,使之成為買賣婚姻中的身價禮。李明舜說:“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俗稱彩禮。所以結婚彩禮的目的是一種重禮儀、重規矩、重承諾。高價彩禮和彩禮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高價彩禮歪曲了彩禮的本質,改變了彩禮重儀式、重規矩、重承諾的本意。實際上把彩禮變成了法律所禁止的借婚姻索取財物,扭曲了婚姻的目的,婚姻本來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結合,而高價彩禮使他們之間的婚姻變成了一個買賣。”
李明舜表示,高價彩禮成因復雜,既有思想觀念障礙,也有現實需要,既有個人原因,也有社會影響,必須對癥下藥。“一是移風易俗,優化社會風尚,徹底打破高價彩禮以女換媳的惡性循環;二是培養男女平等意識、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徹底解決用高價彩禮用來養老的個別情形,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和兒子一樣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三是踐行正確榮辱觀,徹底破除高價彩禮的身價標志;四是樹立正確人生觀,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徹底破除依靠高價彩禮躺平和不勞而獲的錯誤心態。”李明舜說。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