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實現法律實踐人才培養,法學院開設了一系列專業特色突出、培養目標明確的實踐課程,并與實務部門緊密合作,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推動實踐課程教學改革。《婦女權益保障法律診所》作為法學院特色實務課程,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著力打造“沉浸式”和“親歷式”的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從傳統的線上線下課堂教學變為“課堂內+課堂外”,教學方法從教師單向輸入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外輸出為主、老師對內輸入為支撐。在第114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婦女權益保障法律診所》課程學生在任課教師唐芳、謝芳帶領下與實踐基地法官、校外實務導師聯合開展普法賦能、法律咨詢等一系列活動。
3月7日下午課程師生與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望京法庭的法官聯合為女院學子開展關于“大學生就業中的權益保護”等法律宣傳咨詢活動。學生圍繞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法律問題設計海報,開展宣傳和互動。

3月8日、3月16日師生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望京法庭、北京市澤元律師事務所、北京市西宣律師事務所、協作者組織等校外實踐基地和導師支持下分別前往朝陽區惠忠庵社區、海淀區西八里莊社區、核二院社區、協作者童緣之家等多個社區開展了針對社區居民的普法賦能、法律咨詢活動。系列活動聚焦老百姓關注的婚姻家庭,勞動權益以及未成年人教育指導領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制了通俗易懂的法律宣傳手冊和普法講座PPT;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將普法講座植入社區,并在講座后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本學期《婦女權益保障法律診所》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養能力和強化責任,讓學生真切感受法治建設使命和責任,真實了解民情民意,激發法律實踐能力培養的內驅動力。輸出式教學方式不僅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法律實踐的魅力,客觀檢視專業儲備的不足,為接下來的自我提升明確方向。本次系列實踐活動是法學院實踐教學改革的創新嘗試,未來法學院將繼續深入推進實踐教學改革,進一步創新、優化、完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法律專業人才,為促進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