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法學院在教圖樓成功舉辦“婦女·家事:法律的多重維度”學術沙龍。沙龍特邀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四位副會長——王歌雅教授、李洪祥教授、薛寧蘭教授、李明舜教授蒞臨分享,法學院師生共同參與,圍繞女性權益保障和夫妻共同債務等法學前沿問題展開深度交流。

沙龍伊始,王歌雅教授以“女性權益保障——以案例分析為視角”為題,通過分居期間撫養費、離婚經濟幫助、人身安全保護令、子女贍養義務、網絡名譽權侵權、醉酒狀態下性侵認定及夫妻共同財產執行等十個典型案例,系統闡釋了《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她強調,女性權益保障需從人身和財產等多個維度切入,結合社會變遷與立法演進,實現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統一,并呼吁關注分居制度構建、經濟幫助的性別差異及家庭暴力形式界定等前沿問題。

李洪祥教授聚焦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制度,回顧了從《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到《民法典》第1064條的演變歷程,指出“共債共簽”與合意理論已成為債務認定的核心標準。李洪祥教授也深入探討了日常家事代理權范圍、債務清償規則及相關排除情形,強調未來理論研究應更加關注清償責任細化,以實現債權保護與夫妻權益的平衡。

薛寧蘭教授進一步系統分析了精選案例,這些案例從前四個聚焦家庭領域,逐步拓展到后三個涉及人格權保護乃至犯罪問題的范疇。她回顧了自己在2000年參與的反家庭暴力研究項目,指出當時的研究與實踐已將焦點置于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并翻譯引進了大量國際資料。
李明舜教授則從更宏觀的視角對婦女權益保障進行了深入論述,他強調法學學子需洞察法條背后的法理依據。婦女權益問題需從歷史、人權、政治、社會、文化乃至全球治理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理解不同社會制度與歷史階段下婦女地位的變遷,認識到生存權與發展權是婦女最核心的權益,并明確保障婦女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沙龍最后,黃晶院長作總結發言,鼓勵同學們珍惜與專家學者們難得的近距離交流機會,大膽提出自己在學習、研究中遇到的困惑或分享個人見解,希望同學們能夠繼承和發展婦女權益保障與家事法研究的事業。至此,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本次沙龍不僅深化了法學院師生對婦女權益保障領域法律前沿問題的理解,更搭建了一個開放而寶貴的交流平臺,有效激發了青年學子的學術熱情與社會責任感。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必將學以致用,為推動婦女權益保障事業、維護婦女合法權益貢獻源源不斷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