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中國兒童權益保障動態資訊(2024年9月)

發布日期:2024-11-01點擊:發布人:法學院(中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研究院)


1

法規政策


2024年8月30日國務院第40次常務會議通過《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對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信息作出專門規定。

          (中國政府網,2024年9月30日)


2

研究成果


1.左玉迪:《論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在我國立法和司法上的體現——兼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二)(征求意見稿)第13條為例》,載《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4年第5期。

【摘要】《兒童權利公約》所闡明的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在我國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中有中國本土式的表達,即我國《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征求意見稿等中的“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與《司法解釋(一)》部分條款體現父母權利本位傾向不同,在父母雙方均要求直接撫養已滿兩周歲的未成年子女時,征求意見稿第13條嚴格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從未成年子女利益保護視角處理離婚案件中的撫養權糾紛,以否定事由的方式排除了實施家庭暴力等嚴重不端品行的父或母一方的直接撫養權。此外,建議增加“有搶奪、藏匿未成年子女等行為侵害監護權、探望權”的情形,以展示司法者對未成年子女利益的特殊人文關懷。


2.楊浚澤:《深度偽造兒童色情制品犯罪的規制困境與實踐出路》,載《海南大學學報》2024年9月26日。

【摘要】由于現有治理模式存在理念偏差以及法益錯位、評價不足導致的規制缺陷,深度偽造兒童色情制品犯罪正面臨刑事治理困境。對于深度偽造兒童色情制品的刑法規制應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為基本立場,摒棄成人司法慣性思維,將兒童性權利保護作為刑事治理的出發點,通過采用積極預防性刑法觀構建解釋論上符合兒童利益最大化的規制模式。具體而言,應以兒童關于性的身心健康權為核心對猥褻兒童罪的保護法益進行重塑,通過擴張解釋及時回應侵害兒童性權利犯罪的線上化、非接觸化趨勢,將制作深度偽造兒童色情制品的行為納入猥褻兒童罪的處罰范圍,但猥褻兒童罪的擴張適用須遵循罪刑法定原則,不能將超越“猥褻”文義的行為解釋為猥褻兒童罪的行為類型。



3.姚建龍:《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的法益證立與實質認定》,載《清華法學》2024第4期。

【摘要】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的保護法益不是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權,也不僅僅是其身心健康,而是倫理道德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女性身心健康這一雙層法益。其中,倫理道德包括具備親緣關系主體間的亂倫禁忌以及社會對其他特殊職責人員的倫理期待,身心健康包括存在隱性強制時的身心損害,以及社會對女性的否定評價和對女性性觀念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法益觀的指導下能夠有效減少本罪的處罰漏洞,符合特殊、優先保護未成年女性的刑事政策要求。在此前提下,成立本罪并不限于行為人行為時與未成年女性存在特殊關系,在行為人曾經與未成年女性具備特殊關系,行為時已不具備特殊關系,只要行為人的行為仍然侵害前述復合法益時,仍構成本罪。但若行為人行為時已經脫離特殊身份時間久遠而不會侵害前述復合法權益的,行為人就不再構成本罪。


4.孫若塵:《未成年人保護處分制度的模式考察及中國方案》,載《東岳論叢》2024年第8期。

【摘要】從科學處遇罪錯未成年人的視角出發,保護處分是處遇罪錯未成年人的上佳路徑之選。域外未成年人保護處分制度可以大致分類為階梯式處遇模式和場域式處遇模式兩大類,二模式之下的保護處分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排布規律、適用標準和處遇特點。我國引入未成年人保護處分制度,需要根據我國罪錯未成年人處遇法的立法體例和處遇具體措施的現狀進行考量,選擇契合我國的場域式處遇模式。建構我國具體的未成年人保護處分制度,可以創設以懲罰型保護處分機構為核心的機構性保護處分,引入以社會觀護措施為主的社會性保護處分,以及形成皆在發揮半封閉化場所處遇功能的半機構化保護處分。


5.高家璇:《撫養糾紛案件中實現“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則的探索》,載《社會科學論壇》2024年第5期。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首次明確規定“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則,這既是《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的體現,也是解釋和適用兒童相關權益規定的基本指向。但是司法實踐中存在適用場景不明、“長期共同生活”作為衡量因素以及不合理增加“更適合撫養”證明責任標準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受傳統司法觀念影響和相應配套措施不足。為此從兒童自治主體的法律地位入手,明確“最有利于未成年”的當代精神是尊重兒童的真實意思表示,并以此為標準和宗旨,分別確定衡量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因素、類型化原則適用情形和衡量因素、提出實現“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則的配套措施,以期在司法實踐中既能保護兒童的基本權利,也能讓兒童參與并決定與自身相關的事項。

3

科研課題



202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學科

門類

項目

名稱

項目

類別

申請人

學校

名稱

法學

青少年新型毒品濫用風險防控研究

規劃基金項目

梅傳強

西南政法大學

(教育部官網,2024年9月11日)

4

學術會議


“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研討會”在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

9月18日,由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辦的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研討會在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來自相關職能部門、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專家,圍繞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展開了深入探討。

(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202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