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中國婦女權益保障動態資訊 (2025年7月)

發布日期:2025-09-02點擊:發布人:法學院(中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研究院)



法規政策


1.新修訂《江蘇省婦女權益保障條例》出臺

7月30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江蘇省婦女權益保障條例》。此次修訂明確禁止“精神控制”“隔空猥褻”等;認可“隱形付出”,細化離婚家務補償有關規定,倡導夫妻共擔家庭義務;力破“隱形的歧視”,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時,不得以性別、婚育狀況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江蘇人大網,2025年7月30日)


2.《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修訂出臺

7月31日,湖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法規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實施辦法專門規定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制定平臺進入退出、訂單分配、抽成報酬、工作時間、獎懲等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女性從業人員的生理特點,聽取婦女組織和女性從業人員的意見建議;從生育保障優化、育幼服務供給、養育成本分擔等方面進行了保障,以應對人口發展新形勢;規定縣級以上婦聯可以督促家庭暴力重大案件協同處置。

(湖南省人民政府網,2025年8月2日)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女權益保障條例》出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女權益保障條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25年7月30日通過。《條例》以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為目標,結合新疆實際,確定了婦女權益保障工作應當建立政府主導、各方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婦聯等群團組織職責;細化婦女兒童工作機構職責;新增支持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等新興領域按照規定建立婦聯組織,依法做好婦女權益保障工作。《條例》的出臺,對新疆婦女在拓展參政議政渠道、消除就業創業性別歧視、強化人身安全保障、規范財產權益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新疆女聲網,2025年8月14日)



實務動態

1.陜西省2025年度“女性公益人才成長計劃”正式啟動

7月16日,陜西省婦聯正式啟動陜西省2025年度“女性公益人才成長計劃”。該計劃以兩年為1個培育周期,于2025-2027年3年內分兩期培育共120家女性社會組織“領頭雁”。第一期重點培育能夠協同婦聯組織有效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社會組織,將通過專題賦能、結對學習、導師指導、參訪交流、優秀推薦、項目支持等方式全方位持續加強對女性社會組織的扶持,不斷提升女性社會組織參與婦聯工作和服務婦女兒童水平。

(陜西省婦聯官網,2025年7月23日)

2.上海徐匯超六成人身安全保護令涉精神暴力

7月16日,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審判白皮書(2016年3月-2025年4月)》。白皮書顯示,9年來徐匯法院共受理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69件,其中涉及精神暴力案件42件,占比超六成,主要受害人集中在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在審理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困難,如受傳統觀念影響,受害人因害怕流言蜚語而選擇沉默,缺乏證據留痕意識和取證能力,后續的監督執行環節相對薄弱等。

(法治日報,2025年7月18日)



研究成果

1.曹薇薇:《婦女權益保障立法體系化視野下司法救濟的困境和紓解》,載《法學論壇》2025年第4期。

【摘要】婦女權益保障立法體系建設是推進性別平等和人權保障的重要標志,《婦女權益保障法》作為體系中的專門法,起著聯動其他部門法相關規定和下位法具體規定的作用。《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后解決了條款規定抽象、職權劃分不清、救濟規則缺乏等問題,功能定位由傳統的權利倡導轉向司法救濟。然而,新法實施兩年來,司法實踐未有吸納立法體系的功能轉變,立法修訂亦未對婦女權益糾紛的司法救濟產生實質影響。近年來,婦女權益保障面臨諸如鼓勵生育政策下就業歧視加劇、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權侵權案件增多、新業態下勞動權益糾紛等更為復雜的新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婦女權益保障的落實亟待健全司法救濟制度。在立法體系化建設的契機下,需在合理評估當前司法救濟規范特征,歸納分析婦女權益司法糾紛的類型及特點,考察其產生原因和司法救濟難點的基礎上,提出司法救濟路徑優化方案,推動婦女權益保障法律體系從法律文本走向司法實踐。


2.李英桃:《近五年中國落實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進展評估》,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評估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的落實情況是“北京+30”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主張將性別視角貫穿和平進程始終,確保婦女免受暴力之害,為女性創造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婦女作用。相較于“北京+25”評估時的情況,中國代表在安理會的聲明更加聚焦婦女參與和保護等具體問題,強調把性別平等落到實處。中國在實踐中也取得很大進展。其中,在婦女參與上,中國任命華春瑩為外交部副部長,女大使數量遠超“北京+25”評估時的情況;女性維和人員在國際舞臺上綻放異彩;婦女、和平與安全研究和機制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等等。為加速落實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建議可從七個方面著力,爭取在未來五年取得更大進展。


3.蔣永萍:《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與中國性別統計的發展》,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性別統計是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發展完善提高婦女地位國家機制的基礎和重要內容,也是衡量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以來進展的重點。中國是較早開展性別統計的國家之一,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發端、21世紀初的關鍵進展和近5年來的加速發展,中國性別統計在頂層設計、工作機制、指標體系建設、數據收集與發布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對照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和200年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三屆特別會議成果文件,回顧了聯合國對性別統計的基本要求和發展實踐,總結分析了中國性別統計的發展與探索,討論了中國性別統計存在的不足與發展完善的重點。


4.王海媚:《婦女與科技:近五年中國落實科學領域性別平等的回顧與展望》,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2025年3月,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9屆會議在紐約召開,主題為“審查和評估《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以及大會第二十三屆特別會議成果的執行情況”,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西瑪·巴胡斯在開幕式上提出六項關鍵行動,第一項“利用技術促進平等,推動數字革命”和“婦女與科技”直接相關,可見后者已成為性別平等審查和評估的重要對象。2023年《婦女地位委員會關于第六十七屆會議的報告》列出的“優先考慮數字公平以縮小性別數字鴻溝”“在數字時代推動促進性別平等的數字教育和科學技術教育”等八個需要關注的領域和問題,為“婦女與科技”審查和評估提供了參考指標。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女性科研人員的培養,近年來制定了多項支持性政策并已取得良好成效,極大地促進了女性參與科學研究并作出積極貢獻,但科技領域依舊存在女性參與機會偏低、女性科研人員晉升困難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對“婦女與科技”的關注、消除科學領域性別歧視、彌合性別數字鴻溝具有很強的現實緊迫性。


5.周小雯:《交流與互鑒:中法反家庭暴力事業發展的新契機——第十屆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討會綜述》,載《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2024年11月25日“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與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辦的第十屆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討會在北京順利舉行。會議主要研討了兩國反家庭暴力的司法處置及相關措施,三大法律職業在法國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推動作用,數字時代中國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新探索等三項議題,就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和實踐經驗互學互鑒,帶來了中法反家庭暴力事業發展的新契機。



科研課題


中國法學會2025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申請人
學校名稱
數智時代算法性別歧視中婦女發展權保護的立法研究
自選課題
李璐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會議論壇


1.西北師大舉辦第二十一屆中國憲法學基本范疇與方法學術研討會

7月23至24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憲法學基本范疇與方法學術研討會在西北師范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以“婦女”“性別”為核心范疇,以主旨發言和評議研討的形式進行,共四個研討單元,分別由四位主旨報告人進行匯報。第一單元由吉林大學任喜榮教授作《中國婦女憲法權利主體地位的歷史變革和法治建構》主旨報告,第二單元由北京大學趙宏教授作《女性受憲法保護的部門法鏡像與實現難題》主旨報告,第三單元由西南政法大學梁洪霞教授作《男女平等的憲法意涵及其判斷基準》主旨報告,第四單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謝海定研究員作《憲法研究中應用性別研究方法的可能與限度》主旨報告。17位評議人分別從不同視角對主旨發言進行點評及討論。

(西北師范大學官網,2025年7月24日)


2.西藏舉辦科技創新賦能婦女發展交流活動

7月28日,由西藏自治區婦聯、西藏自治區女科技工作者聯合會、西藏女知識分子聯合會、西藏婦女發展協會聯合主辦的“科技創新賦能婦女發展——夏日學科交流活動”在拉薩舉辦。本次活動通過學術報告、成果分享與互動研討,旨在為女科技工作者搭建跨界交流平臺,展現新時代女科技工作者風采,以科技創新推動婦女全面發展。

(中國婦女報,2025年8月1日)


3.全球數字賦能婦女發展交流合作中心在WAIC2025上成立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5)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AI女性菁英論壇在上海舉辦,宣布成立全球數字賦能婦女發展交流合作中心。本次論壇以“AI向善·她向新:數智女性的未來”為主題,聚焦國內外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全球治理、女性發展等全球熱點問題,探討了科技產業創新實踐成就與發展趨勢,為數智時代女性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新聞網,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