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薇薇:《婦女權益保障立法體系化視野下司法救濟的困境和紓解》,載《法學論壇》2025年第4期。
【摘要】婦女權益保障立法體系建設是推進性別平等和人權保障的重要標志,《婦女權益保障法》作為體系中的專門法,起著聯動其他部門法相關規定和下位法具體規定的作用。《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后解決了條款規定抽象、職權劃分不清、救濟規則缺乏等問題,功能定位由傳統的權利倡導轉向司法救濟。然而,新法實施兩年來,司法實踐未有吸納立法體系的功能轉變,立法修訂亦未對婦女權益糾紛的司法救濟產生實質影響。近年來,婦女權益保障面臨諸如鼓勵生育政策下就業歧視加劇、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權侵權案件增多、新業態下勞動權益糾紛等更為復雜的新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婦女權益保障的落實亟待健全司法救濟制度。在立法體系化建設的契機下,需在合理評估當前司法救濟規范特征,歸納分析婦女權益司法糾紛的類型及特點,考察其產生原因和司法救濟難點的基礎上,提出司法救濟路徑優化方案,推動婦女權益保障法律體系從法律文本走向司法實踐。
2.李英桃:《近五年中國落實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進展評估》,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評估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的落實情況是“北京+30”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主張將性別視角貫穿和平進程始終,確保婦女免受暴力之害,為女性創造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婦女作用。相較于“北京+25”評估時的情況,中國代表在安理會的聲明更加聚焦婦女參與和保護等具體問題,強調把性別平等落到實處。中國在實踐中也取得很大進展。其中,在婦女參與上,中國任命華春瑩為外交部副部長,女大使數量遠超“北京+25”評估時的情況;女性維和人員在國際舞臺上綻放異彩;婦女、和平與安全研究和機制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等等。為加速落實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建議可從七個方面著力,爭取在未來五年取得更大進展。
3.蔣永萍:《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與中國性別統計的發展》,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性別統計是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發展完善提高婦女地位國家機制的基礎和重要內容,也是衡量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以來進展的重點。中國是較早開展性別統計的國家之一,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發端、21世紀初的關鍵進展和近5年來的加速發展,中國性別統計在頂層設計、工作機制、指標體系建設、數據收集與發布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對照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和200年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三屆特別會議成果文件,回顧了聯合國對性別統計的基本要求和發展實踐,總結分析了中國性別統計的發展與探索,討論了中國性別統計存在的不足與發展完善的重點。
4.王海媚:《婦女與科技:近五年中國落實科學領域性別平等的回顧與展望》,載《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2025年3月,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9屆會議在紐約召開,主題為“審查和評估《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以及大會第二十三屆特別會議成果的執行情況”,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西瑪·巴胡斯在開幕式上提出六項關鍵行動,第一項“利用技術促進平等,推動數字革命”和“婦女與科技”直接相關,可見后者已成為性別平等審查和評估的重要對象。2023年《婦女地位委員會關于第六十七屆會議的報告》列出的“優先考慮數字公平以縮小性別數字鴻溝”“在數字時代推動促進性別平等的數字教育和科學技術教育”等八個需要關注的領域和問題,為“婦女與科技”審查和評估提供了參考指標。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女性科研人員的培養,近年來制定了多項支持性政策并已取得良好成效,極大地促進了女性參與科學研究并作出積極貢獻,但科技領域依舊存在女性參與機會偏低、女性科研人員晉升困難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對“婦女與科技”的關注、消除科學領域性別歧視、彌合性別數字鴻溝具有很強的現實緊迫性。
5.周小雯:《交流與互鑒:中法反家庭暴力事業發展的新契機——第十屆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討會綜述》,載《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5年第4期。
【摘要】2024年11月25日“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與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辦的第十屆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討會在北京順利舉行。會議主要研討了兩國反家庭暴力的司法處置及相關措施,三大法律職業在法國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推動作用,數字時代中國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新探索等三項議題,就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和實踐經驗互學互鑒,帶來了中法反家庭暴力事業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