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中國兒童權益保障動態資訊 (2025年9月)

發布日期:2025-10-24點擊:發布人:法學院(中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研究院)


一、法規政策

《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和對未成年人群體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要求,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國家網信辦會同國家新聞出版、電影部門和國務院教育、電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起草了《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和對未成年人群體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916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落實《條例》要求,細化了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和對未成年人群體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絡平臺具體認定標準、認定流程和相關工作要求,壓緊壓實網絡平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主體責任,更好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25916日)

、實務動態

1.山西呂梁: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

山西省呂梁市檢察院發布《呂梁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4)》。該白皮書從涉未成年人案件總體情況、從嚴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懲治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促推未成年人“六大保護”融通發力等方面進行分析,梳理了典型案事件、做法以及工作機制。三年來,該院共批準逮捕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37323人、起訴238351人。此外,該院主動對未成年被害人的情況進行評估,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提供經濟幫助、身心康復、復學就業、法律援助等多元綜合救助。

檢察日報,2025919日)

2.河北博野:三化體系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925日,河北省博野縣人民法院召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自2021年少年審判法庭成立以來,該院已審結涉未案件232件,發出176份家庭教育令,幫助26人重返正軌。該院少年審判法庭著力構建“審判專業化﹢保護協同化﹢教育立體化”體系。針對涉未成年人案件,創新“書信勸誡﹢二次調查﹢三方教育”全流程機制,在依法懲戒的同時強化教育引導,2024年判處的13名未成年被告人中,11人適用非監禁刑,最大程度保留改過空間。20224月,法院專門設立未成年子女探望中心,在法官主持下為原、被告搭建面對面溝通平臺,以溫馨場所和規范運行方式,妥善化解藏匿子女、拒絕探望等家事糾紛撫養探望難題20余起。三年多來,已開展專項指導69次,26名幫教對象中已有13人順利復工復課。

(人民法院報,2025930日)

三、研究成果

1.王中漢:《中國兒童福利立法前評估與實現路徑》,載《社會保障評論》2025年第5

【摘要】兒童福利立法是完善兒童福利制度、保障兒童權益的重要舉措。立法前評估表明,兒童福利立法具有突出的現實必要性,不僅能夠彌補現有兒童福利法律政策層次較低、體系散亂、一致性差等不足,還在保護兒童權益、改善民生福祉和提振生育意愿上發揮關鍵作用。在立法可行性方面,我國已經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可負擔的財政投入能力,以及扎實的立法經驗和行政基礎。國際經驗顯示,兒童福利法并非發達國家的專屬制度,立法國家的兒童福利支出規模總體處于可接受范圍。建議我國采取綜合性、普惠性的立法模式,覆蓋兒童養育、教育、健康、特殊兒童保障等領域,逐步構建起統一協調、內容完備的兒童福利法律體系。

2.苑寧寧:《風險預防視野下平臺保護未成年人義務的證成與制度展開》,載《中國應用法學》2025年第4

摘要網絡空間顯著放大了未成年人遭受傷害的可能性,內容、聯系、行為、消費、個人信息與健康等六大類風險均會對其受保護權形成直接威脅。在線風險引發的傷害在科學上具有似然性,有悖于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是無法接受的道德滑坡和權利減損。根據風險預防原則,為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受保護權,應當秉持“誰提供、誰受益、誰舉證、誰預防”的邏輯,強調平臺在數字環境中的守門人角色。這一理念深刻影響了多國的相關立法,包括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網絡保護專章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體系,亟需研究并系統化平臺的義務。在強調家庭、學校、社會、政府以及司法多方共治的同時,平臺負有兩項緊密結合的核心義務:一是對網絡產品和服務進行未成年人權利影響評估;二是實施必要的干預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適齡方案、采取保護性限制、提供友好型家長控制工具及依法使用主動技術等。

3.李鑫、李韜、周瑞春:《未成年人數字行為及其風險治理:以短視頻平臺為例》,載《社會政策研究》網絡首發2025930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應用,融合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多模態內容的短視頻平臺已成為未成年人網絡生活的重要載體,未成年人在短視頻平臺的數字行為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研究發現,未成年人對短視頻平臺的接受度較高,其數字行為主要包括自主知識學習、游戲與娛樂休閑、購物消費、資訊信息獲取以及情感社交等類型,表現出“數字共在”的沉浸式社交模式、碎片化內容消費認知機制重塑,以及探索性身份建構的媒介化實踐等典型表征。與此同時,此類行為也帶來數字連接引發社會心理問題、信息過載阻礙認知健康發展、網絡沉迷與虛擬社交依賴、隱私泄露與不良內容泛濫等一系列風險挑戰。對此,本文提出完善數字權利保障的法治框架、重塑技術倫理的責任范式、培育數字素養發展的良好生態、構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網絡等治理路徑,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可持續的數字發展。

4.石經海、劉攀昱:《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困境與路徑展望》,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5年第5

摘要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減少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數量,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至關重要。目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在實施中存在相關文件規定不完善、政府與司法機關以及學校等單位難以形成聯動機制、義務主體報告意識薄弱等困境。應當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多重保護聯動原則和預防為主原則為指導,進一步完善強制報告制度。具體而言,擴大強制報告義務主體范圍、增設應強制報告的侵害類型、完善制度規范層面的追責形式及條款;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聯動報告機制,充分發揮各個主體的報告與受理功能;構建以預防為目的的強制報告免責、保障與獎勵機制,以增強各個主體的報告積極性。

5.李楠、翟涵永、路明珠檢察實踐視角下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預防路徑探析》,載《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25年第3

摘要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數量持續上升,并出現犯罪低齡化、集中化及網絡相關犯罪激增等新的特征。近年來,多起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案件讓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愈發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背后暴露出的社會治理問題值得深思。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復雜多樣,除了心智不成熟、人格不健全等主觀原因之外,同時也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這給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帶來難題與挑戰。本文以K市L縣檢察工作實際為出發點,聚焦近5年來縣域內未成年人犯罪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勢進行充分研判,以期從多元角度提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和建議。

6.李林:《輕罪案件未成年人緩刑適用程序的階段化改進》,載《法治研究》2025年第5

摘要在輕罪案件中,法官往往按照經驗推導,直接根據未成年人的既有案發事實宣告緩刑,舍棄了調查評估這一關鍵性程序。本文基于分析條文的語法結構,發現推導邏輯內嵌于未成年人緩刑適用標準之中。法庭審理前的立案材料與審理時的現場查明,以及調查評估程序啟動和意見的“軟性”特質,都為推導邏輯的形成提供內在可能。同時,職能分離背景下,法官的“過度”考量與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的“自我避害”行為,會從外在驅動推導邏輯偏離軌道。有鑒于此,前期應以幫助未成年人重返社會為基點,確定調查評估地與執行地;中期需在未成年人利益與訴訟效率間找到平衡,結合調查評估意見確定是否適合社區矯正;后期要充分借助數字技術保障程序有序運行,讓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7.孟凡堯、王志國:《基于<民法典>的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合同效力認定研究》,載《產業與科技論壇》2025年第18

摘要數字經濟背景下,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合同效力認定面臨三重困境:合同性質存在“贈與說”與“服務消費說”爭議;司法裁判出現“同案不同判”現象;平臺責任標準缺失導致權益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失衡。創新構建“三維梯度認定模型”:年齡維度以8/16周歲為行為能力節點;金額維度分設絕對無效(單次>5,000)、相對有效(累計2005,000)、當然有效(單次<200)三級;責任維度區分平臺形式審查與實質審查義務。通過“問題—理論—制度”路徑,提出立法增設《網絡直播管理條例》、司法發布指導案例、技術實施“人臉識別+支付限額”等系統方案,為統一裁判尺度與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制度提供參考。

四、課題立項

202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立項

課題類型

課題名稱

申請人

單位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托育服務立法研究

張圣澤

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

五、學術會議

1.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舉辦2025年未成年人法律保護業務交流會

830日至31日,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在貴州貴陽舉辦2025年未成年人法律保護業務交流會,會議由貴州省律師協會承辦。會議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寧,關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依法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律師隊伍的重要職責。

(中國律師網,202595日)

2.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未成年人檢察專業委員會2025年年會暨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辦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相關理論與實務研究,服務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持續推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923日,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為主題,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未成年人檢察專業委員會2025年年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中國檢察官微信公眾號,2025924日)

3.2025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

925日至26日,以智護未來:全球數字時代的未成年人保護與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圍繞數字賦能與素養提升”“安全守護與技術向善”“全球共治與政策引領三大篇章,多國與會嘉賓從實際出發分享經驗,通過跨國界、跨領域的多維交流凝聚全球治理共識,共同探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路徑,讓全球智慧為守護未成年人數字成長賦能。會上,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發布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情況報告(2025)》。報告從法律體系、監管執法、司法保護、平臺實踐、素養教育、社會共識等六個方面展示了數字時代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實踐和成效。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完善保護機制,提升協同效能,堅持科技向善,激發社會動力,構建更加可持續、前瞻性強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與治理體系。

(未來網微信公眾號,20259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