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學院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聚焦 > 正文

藝術學院實踐周開展藝術講堂:“藝術?設計與性別”系列講座

發(fā)布時間:2016-11-14 發(fā)布者: 瀏覽量:
     “女院藝術講堂”是中華女子學院的一個系列講座,主題以藝術和設計為主,兼及其他學科,至今已成為藝術學院進行教學與科研、交流與合作的一個良好學術平臺和品牌。
   1971年,琳達?諾克林在《藝術新聞》雜志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這是藝術史學者對20世紀60、70年代發(fā)生的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的首次正面回應。對于琳達?諾克林的提問,朱迪?芝加哥通過她和她的團隊從1974年到1979年歷時六年創(chuàng)作的大型裝置作品《晚宴》給出了一個女性主義藝術家的回答。其實百年設計的歷史和藝術史的情況基本類似,當我們如數(shù)家珍地談論設計史中那些男性大師時,許多女性大師都被由父權和夫權書寫的主流歷史遮蔽起來。以包豪斯和現(xiàn)代主義設計時期為例:約瑟夫?阿爾伯斯的妻子安妮?阿爾伯斯(AnniAlbers)、馬歇爾?布勞耶的戀人君妲?史陶佐(Gunta St?lzl)、拉茲洛?莫霍利-納吉的學生瑪麗安娜?布蘭特(Marianne Brandt)、密斯?凡?德?羅的伴侶莉莉?瑞克(Lilly Reich)、獨行俠艾琳?格雷(Eileen Gray)、勒?柯布西耶的助手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查爾斯?伊姆斯的妻子蕾?伊姆斯(Ray Eames)、阿爾瓦?阿爾托的妻子安諾?瑪賽奧?阿爾托(Aino Marsio Aalto)等等,我們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根據(jù)這份名單我們幾乎可以重新書寫一部完全陌生的“她者”設計史。
  
   但我們深信,在藝術和設計研究中引入性別視野,其目的與其說是重新關注那些被遮蔽了的女性(包括LGBT等少數(shù)族群)藝術家、設計師進而補寫、改寫、重寫藝術史和設計史,不如說是運用跨文化研究和性別研究中尊重差異性和相通性的方法重新看待藝術史與設計史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所謂中心、經(jīng)典、標準、體系。
   恰逢實踐周,藝術學院師生能夠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和空間中討論這個有趣的話題。因此圍繞“將女性特點融入專業(yè)特色之中,突出實踐教學,培養(yǎng)應用型女性設計人才”的學科定位,我們特別策劃了以“藝術?設計與性別”為主題,包含《中國女性主義藝術的人文特征》、《中國梅瓶研究-文化視野下的器物與離世》、《女性主義:中國藝術史與設計史研究的新視角》及《女性空間與晚清都市女裝》系列講座。其目的不僅在于完成實踐周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系列講座形成討論藝術、設計與性別的學術氛圍,并以此為契機展開相關話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