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標準指出:“培養目標內容明確清晰,反映師范生畢業后5年左右在社會和專業領域的發展預期,體現專業特色和優勢,并能夠為師范生、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及其他利益相關方所理解和認同”。
那么,如何理解認證標準中“培養目標”的內涵?
培養目標是對專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體說明,體現專業對于師范生培養理念的系統思考和深入認識,培養目標對接“目標定位”,可以從師德、教學、育人及專業發展等方面,反映畢業生發展預期,體現對于本專業的專業發展規律認識以及對于專業內在價值的主動追求,體現專業特色和優勢,即對本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形成的職業素養和達到的職業成就作出總體描述。
“培養目標”應明確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成就。職業素養包括專業能力,即畢業生在崗位環境下應當表現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質,即畢業生在社會環境下應表現的職業素質。職業成就包括競爭力、職業發展等。
對“培養目標”的自評重點應把握以下幾方面:
第一,專業應通過充分的調研、論證,細化、豐富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形成培養目標,并具有相關制度;
第二,培養目標要體現專業要培養什么樣的教師,在師德、教學、育人及專業發展等方面,分別應具有怎樣的知識、能力結構,綜合素養特點是什么;經過專業培養能夠達到什么水平,預期畢業后5-10年,在社會和教育領域能夠具有怎樣的發展前景等;
第三,培養目標表述清晰,在專業建設規劃、質量報告、培養方案等專業辦學文件中有系統和一致的闡述,專業培養目標應為專業師生所知曉;
第四,培養目標預期的職業能力合理并具有可實現的相關證據。
我校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我校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對于專業師范生培養理念進行了系統思考,基于專業發展規律認識以及對于專業內在價值的主動追求,遵循學校整體人才培養理念,體現學校專業特色和優勢,對本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形成的職業素養和達到的職業成就作出總體描述。以下是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21版)中對培養目標的描述:
本專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教育政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秉承學校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識、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女性人才的定位,培養具有高尚師德和深厚教育情懷,具有良好人文、科學、藝術素養,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全面的專業實踐能力,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具備反思意識與溝通合作能力,能在幼兒園和相關學前教育專業機構從事保教、教研的骨干教師。
目標1:能在教育實踐中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教育政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依法執教。具有高尚師德、深厚教育情懷和良好的自身修養,關愛兒童、尊重兒童,熱愛學前教育事業。
目標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與信息素養、藝術素養,能創造性地從事幼兒園保教工作。具備扎實的幼兒身心發展與學前保教知識體系;能有效觀察、傾聽與評價幼兒;善于關注幼兒興趣、需求和個體差異,積極實施融合教育;能科學規劃和合理組織一日生活,有效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游戲活動,創造性地開展綜合主題活動,支持幼兒主動學習。
目標3:能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為幼兒的個性化學習與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個性、意志品質、品德與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善于充分利用班級環境、園所文化、家庭和社區資源進行綜合育人。
目標4: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意識,關注學前教育發展動態,善于溝通合作。結合自身優勢與專業發展的階段特點,合理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實現專業發展。善于在保教實踐中反思,并通過理論思考和教科研實踐解決問題,提升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掌握溝通交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