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學院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聚焦 > 正文

《英國早期兒童基礎教育指南》實操分析

發布時間:2017-09-27 發布者: 瀏覽量:

9月的清晨寒意漸濃,卻絲毫沒有降低老師們的學習熱情。經過前一天的理論鋪墊,邁克爾一開場,便將主動權交到了聽眾的手里。作為含蓄的東方人,老師們在面對身旁的陌生同行時,仍舊顯得有點不好意思。但邁克爾認為同伴間的協作十分重要,因為在英國學前教育體系里,所有的老師都要互相幫助來了解和支持兒童。

“你印象最深的最早期記憶是什么?你為什么加入學前教育行業?在這次會議之后你想得到什么?”——互相的問候之后,邁克爾引導與會者互相分享自己的經歷。并鼓勵大家積極與全場聽眾分享。簡短的分享之后,不僅陌生和緊張感都消失了,與會者還重新梳理了本次學習的目的。懷著對童年的美好記憶,重溫對加入學前教育行業時懷抱的初心,“兒童游戲的觀察、評價與組織”國際研修班第二天的課程開始了。

邁克爾簡單介紹了《英國指南》中對英國早期教育機構的評估和分級標準。與中國一樣,所有的早期教育機構必須考量幼兒的幸福、學習與發展指標,關注評價的過程。所有早教機構的工作都遵循四個原則: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孩子在積極環境中學習堅強和獨立,孩子在有利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成長方式及節奏。評估人員會從安全性、對幼兒的觀察及觀察后的(活動)計劃三個方面對機構進行評估。對機構的評價有四個等級,分別是“優秀”“良好”“需要提高”“不合格”,如果某機構在評估中被認定為“不合格”,該機構就會失去繼續照顧孩子的資格。

《英國指南》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要領域有3個,分別為“交流、溝通及語言”“身體發展”“個性、社會和情感發展”;重點領域有4個,分別為“英文的讀寫能力(能夠識別和畫一些圖案)”“數學運算能力”“對世界的了解(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和設計”。這與我們《指南》的五大領域——“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基本一致。邁克爾特別說明,對于讀寫、數學運算能力的過度重視,與兒童心理學理論背道而馳,關于早期教育對兒童入學后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表明,在早期教育階段均衡發展的兒童入學后有更好的成績。這也讓我們反思,什么對孩子是最重要的。

接下來,邁克爾通過三個視頻幫助與會者理解“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的內容同等重要”,以及有效學習的特點——探索和嘗試、主動學習、具有批判性思維。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游戲前,提供來自于生活的、自然的材料,創設干凈、能夠引發幼兒創造性游戲的環境;游戲時教師需觀察游戲,以便在適當的時機為孩子提供幫助,或以提出開放性問題等方式介入。教師的支持要遵循兩“不”原則:不打擾、不指導。邁克爾請大家帶著這樣幾個問題來觀看視頻:

你看到了什么?

在游戲中發生了什么?

在游戲中成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環境在游戲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成人應如何支持?

相信,今后大家也會帶著這些問題觀察、分析自己實踐中的幼兒游戲。

幼兒的活動、游戲視頻將聽眾從理論中拉回到熟悉的教學領域,大家一邊觀看,一邊分析,不住地與同伴溝通交流,有了這樣的分析討論基礎,回答邁克爾老師提出的問題就輕松多了。大家熱情高昂,紛紛發言。

茶歇時間,還有邁克爾的特別福利!邁克爾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演示了如何向幼兒推薦一本書,讓孩子對它充滿期待。還繪聲繪色講述了繪本故事,模仿動物的聲音、形態。他說只有成人全情投入到故事之中,才能把孩子吸引過來。

茶歇過后,邁克爾與大家分享了幾個視頻,第一個視頻是唐娜老師在中國幼兒園里的教室環境設置,她向大家介紹了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開放的環境。

第二個視頻展示的是英國幼兒園班級中的整理環節。教師將整理環節變成了小游戲,一位小男孩戴上檢查帽變身為“檢查員”,小檢查員全程全神貫注,將教室里的各項玩具一一核對檢查,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向全班小朋友報告了檢查結果,對于那些沒有整理好的玩具,小檢查員還可以挑選志愿者小朋友去重新整理。通過視頻我們看到了每個幼兒都建設性地參與到游戲中,教師(成人)為幼兒準備足夠安全的環境、充足的材料,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和自主權,是游戲順利開展的保障。

第三個視頻向大家展示了在沒有成人參與的情況下,一群英國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合作制造了一輛汽車的場景。通過這個視頻我們真切地看到,當成人能給孩子提供足夠材料,即便沒有成人的任何參與,他們的創造力也是無限的。

在中國工作6年、近年來就職于未來榮華幼兒園的凱蒂·沃沙利文和簡恩·拉萊,與大家分享她們將英國幼教理念與方法應用于中國幼兒園的實踐經驗,包括在幼兒園如何組織活動,如何觀察兒童。備課時,老師應觀察孩子們的自由活動,觀察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注意孩子游戲的進程,了解孩子正在學什么、處于什么發展階段。觀察幼兒的基礎上,對照《指南》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然而,在中國開展幼教工作和英國完全不同。中國大班額的情況下,如何做到關注每一個孩子?她們承認,這很難。但關鍵在于,通過教師帶動等各種方式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這由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決定;老師們反應要快,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及時調整和改變。并且通過總結自己在中國幼兒園的實踐,認為,要在教師主導的集體活動、教師發起的自由探索活動之間找到聯結,以讓活動更適合中國國情。會場通過視頻向與會者展示了她們在中國幼兒園組織活動的具體案例。

短暫的休息之后,下午的研討會掀起了全場互動的高潮,簡恩老師邀請志愿者現場玩面粉、蒙眼摸蛋液和蛋殼,并采訪志愿者的想法和感受。隨后播放了幼兒園中孩子玩面粉、人體彩繪、雨中踩水的視頻,孩子們自由的、充滿想象力的玩法讓會場笑聲連連。前后的對比,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游戲,理解孩子,幫助我們更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最后凱蒂和簡恩強調,要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兒童對于世界的認識;重視孩子體驗的過程,這也是判斷活動效果的標準;給孩子感知體驗各種材料的機會;創設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不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隨時隨地都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