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調查是高質量完成科研、獲得科學結論的必要前提,是社會人文學科師生的基本功。為促進教師打好科研基本功,6月18日,婦女發展學院女學圓桌邀請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CGSS)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王衛東副教授就“數字時代問卷調查的新技術”講解了如何在當前運用新技術進行問卷調查。
講座首先呈現了社會調查技術演進的四個階段,從紙筆(PAPI)階段,經過計算機輔助調查階段(CAPT)和網絡化調查階段(CAWI ),發展到分布式綜合調查階段(DCI),不僅僅是輔助工具發生了變化,更體現了社會調查環境、理念的變化,也是對社會生態變化的主動回應。王衛東副教授梳理了并稱為“7C”的7個大規模社會調查,即中國綜合社會調查、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國教育追蹤調查、中國勞動力動態追蹤調查,介紹了大規模調查的概況。


而當時間來到當前,原本行之有效的社會調查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包括入戶面談的成本持續升高,電話調查中心所耗可觀、一般網絡調查的代表性和數據質量仍有提升空間等。此外,數據形態本身發生了很多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可用于社會調查的人力資源減少,社會經濟生活方式變化使得應答率持續下降,也迫使數字時代社會調查必須應用更快、更高效、更廣覆蓋的調查技術。

以OmniSurvey為例,王衛東副教授現場演示了CAPI類系統在問卷調查中的使用,這類用于數字時代面訪的工具,可以方便地安裝在多個移動設備上,通過聯網實現功能但并不依賴于互聯網,且具有強大地項目管理功能,大大的減少了后期的繁瑣工作。講座最后王衛東副教授簡要總結了如何將開放式電子問卷引擎、云語音、人工智能、眾包模式等新技術新模式應用于面訪調查、電話調查、網絡調查等數字時代的社會調查。
本次講座為本學期的女學圓桌系里活動畫下了完美的暫停,婦女發展學院將利用假期總結本學期活動成效,并根據教師發展需求、學科建設動態設計新學期圓桌活動主題,使基層教學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為教師提升科教能力、促進教師教研互補、反哺人才培養、進一步推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