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婦聯和涼山州婦聯的大力支持下,中華女子學院暑期實踐團71名師生安全到達喜德縣、布拖縣龍潭鎮服務地,啟動了實地走訪和破冰活動,對當地的縣情、社情以及婦女兒童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與當地負責人進行工作對接,及時調整、完善實踐服務活動安排,迅速投入工作狀態。
實地走訪 深入調研
8月6日,在涼山州婦聯副主席陳慧英、喜德縣婦聯主席鄧莉的帶領下,實踐團喜德分隊分別走訪了服務地兩河口鎮火覺莫社區和光明鎮彝欣社區。鄧莉介紹了兩個社區的情況,以及喜德縣婦聯招募當地大學生開展巾幗志愿服務活動情況。實踐團了解到該特色項目以本地大學生志愿者為主,內容包括課業輔導、興趣培養、安全知識講解等,他們在分擔家庭照料、促進兒童發展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通過實地調研,實踐團了解了當地社區兒童的具體情況,進一步明確了實踐計劃,將根據不同年級兒童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配合當地婦女兒童工作,更好服務當地婦女兒童。特別是將結合當地婦聯現有的大學生巾幗志愿者特色項目做好銜接互助,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兒童成長的引路人、兒童權益的守護人、兒童未來的筑夢人為行動指引,通過講述北京歷史文化、北京冬奧精神、黨史故事、家風家教故事、中華女子學院校史,開展性別意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語”愛同行普通話教學等,打造我校實踐活動特色。

涼山州婦聯發展部部長方超、喜德縣婦聯副主席張春瓊全程陪同走訪。
走進學校和社區 改進服務計劃

8月7日上午,布拖縣婦聯副主席張秀英及龍潭鎮相關負責人帶領實踐團參觀了龍潭鎮中心學校校園。實踐團成員與當地四位跟班班主任,就當地教育狀況、兒童情況、文化傳統等內容進行了熱烈討論與深入交流。結合當地情況,實踐團對課程方案及服務計劃進行了改進與細化,并對即將開展的課程進行了深度磨合與模擬試講。


8月7日下午,實踐團喜德分隊一行11名師生翻越交錯的盤山公路到達中壩社區,與中壩村相關負責人開展了暑期兒童關愛志愿服務座談。喜德縣婦聯主席、中壩村書記細致介紹了中壩村現狀以及學校兒童具體情況,雙方展開了熱烈的交流,為日后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在調研中,實踐團喜德分隊依據當地留守兒童較多的情況與文化特色內容,決定在當地開展具有特色的家教家風活動,進一步明確了工作主題。
破冰之旅 相知相識
椒香彝語達體舞
——喜德縣彝欣社區破冰活動



彝欣社區是涼山州喜德縣最大的搬遷安置社區,這里有整齊漂亮的樓房、干凈寬敞的道路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這里的孩子們笑容真誠也帶著靦腆。為了能夠與孩子們更好地溝通和交流,實踐團借助現有課程與活動教室作為平臺,大家在黑板上寫自己的名字,站在講臺上進行自我介紹與展示,利用活動及課間時間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團隊成員還通過“擊鼓傳花”和“蘿卜蹲”等游戲方式活躍現場氣氛,孩子們也變得更加自信,主動跟團員們交流互動。小小貼紙,破冰游戲,貼近也走進了每個孩子的心,為服務活動更好地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實踐團還與孩子們和社區的大學生志愿者,一同跳起了達體舞,一同唱起了喜德拉達。涼山州正午暴曬的陽光也抵擋不了這份熱情,孩子們主動拉著這些姐姐們的手,一圈一圈在燦爛的陽光下蹦跳歡笑。



共建京蜀連理枝
——喜德縣光明鎮石門社區破冰活動


實踐團小分隊一行七人抵達石門社區后,通過自我介紹和學生自主選擇心儀班主任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為了表示對實踐團的熱烈歡迎,石門社區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別演唱了《我還有點小糊涂》、《明天會更好》、《孤勇者》等歌曲,熱烈歡迎團隊加入,成為他們的老師。學生們還為團隊成員演唱了彝語歌曲《喜德拉達》,他們的歌聲熱情高亢,展現了自信與歡快。
“雙向奔赴”
——布拖縣龍潭鎮的破冰之旅


來到布拖縣的龍潭鎮,郁郁蔥蔥的山林帶來一抹夏日的清涼,而當地居民的熱情和孩子們的笑臉成為了大家前行的最佳動力。在抵達布拖縣龍潭鎮中心校后,實踐團以地圖為工具,以自己家鄉在中國地圖的位置為切入點,向同學們做自我介紹,在增進彼此認識的同時,對祖國的遼闊幅員、地域特點有了進一步了解。



實踐團師生還和孩子們通過“愛的抱抱”、“123木頭人”、“鯊魚鯊魚幾點了”等多個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迅速加深彼此印象、促進相互了解,通過游戲培養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增強團隊意識。

當地老師還帶領大家一起學唱了彝族敬酒歌。伴奏響起,孩子們和實踐團隊員齊聲合唱,歌聲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學唱敬酒歌活動使隊員不僅了解了彝族傳統音樂,還認識到保護發展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對發展中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
在相知相識中,實踐團的服務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對本次活動的意義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實踐團成員表示:“在此行中,我們要努力用行動為孩子們種下對未來的憧憬之夢,讓大山里的孩子們堅定信念,為追逐夢想而不斷努力。”未來幾天同學們會以更飽滿的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專業的精神、豐富特色的活動,為本次實踐服務活動增色添彩,不負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