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交流合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交流合作 > 正文

“世界因科技而精彩 科技因女性而美麗” 女科技工作者矢志創新的奮進聲音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3-03-10

3月7日,“凝聚她力量·建功新時代”三八婦女節主題沙龍活動在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成功舉辦。本次沙龍活動特別邀請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獲獎者、“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青年學術演講比賽獲獎選手、“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等優秀首都女科技工作者代表。小編將為大家呈現六位女科技工作者的勵志故事和成長心路。

圖片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

獲得者 曹春梅

“如何保護受損心臟的好奇心就像北斗星一樣引領著我不懈前行,堅守醫學研究這一遠大又熱愛的事業讓我擁有了堅韌不拔的意志以及勇攀高峰的動力?!薄懊┮陨茖W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心血管實驗室主任曹春梅曹春梅教授主要從事心血管系統的信號轉導機制研究,她通過深化心肌損傷保護機制研究和臨床轉化,支撐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警和診斷以及疾病危險因素早期干預,服務于全民健康的重大需求。多年以來,曹春梅始終奮戰在科研一線,利用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最前沿的技術改進自己的工作,以建設科技之都為使命,為北京市醫療系統杰出人才托舉發揮了關鍵作用。

圖片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

獲獎者 于瑩

“女性身上有一種很強的韌性。”北京農信互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于瑩曾獲得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青年骨干個人)、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領軍人才獎”、農信互聯年度牛人獎等多個獎項。于瑩一直在追尋著兒時的農業夢,探索著“中國農業的出路在哪里”的答案,她的團隊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堅信通過數字農業可以讓中國農業彎道超車。

圖片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 袁閃閃

“‘她’力量包括勇氣和韌性。”“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環能科技供熱中心主任、住建部供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袁閃閃談到,在抗擊疫情的那段時間,袁閃閃及其同事就疫情防控常態化提出了有效建議。她希望能夠通過校企合作將科學知識和科研成果傳播給學生,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為“她”力量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圖片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 楊帆

“對藍天的向往是支持我們工作下去的最大動力。”“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帆的工作內容涉及到養殖過程中動植物的排泄物處理和再利用。楊帆介紹說,中國每年廢棄物的數量十分龐大,但是由于處理方法和技術的專業性不夠,導致很多廢棄物無法得到正確利用。她在博士階段認識到這一點后,毅然扎根到技術開發和研究工作中去。博士畢業后,楊帆投身到北京環境治理方面的工作中,談到北京市大氣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她說,這里有她與同事們的不懈努力,有集體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圖片

青年學術演講比賽獲獎選手 駱媛

“我覺得身為女科學家確實需要一份韌勁在身上,作為女性科學家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敝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國家重大創新藥創制等科研項目負責人駱媛,曾獲中國科協青年演講大賽全國一等獎。駱媛一直從事在高危的工作環境中,但為了祖國科研事業和國家安全,她始終堅守在一線,積極投身科研事業,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圖片

“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 叢楠

“我們女性科研人員在高原上就像生長在它懷抱里的一朵格桑花。”入選“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叢楠博士,2014年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繼續深造,主要從事生態系統與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守在青藏高原科研第一線,譜寫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動人篇章。

圖片

世界因科學而精彩,科學因女性而美麗。在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從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到疫情防控、科學普及,處處有科技女性創新創造創業的身影,巾幗不讓須眉,撐起了科技進步與科技為民的“半邊天”。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詮釋不平凡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