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24日,第三屆全球女性發展論壇在浙江省建德市成功舉辦。本論壇由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浙江省婦聯主辦,中共建德市委、建德市人民政府、杭州市婦聯、中華女子學院全球女性發展研究院承辦。小編陸續編輯、推出了論壇主題發言、平行論壇有關專家的精彩觀點,今天是最后一期,感謝您的關注。
隨著黨和政府對女性創業的持續關注和支持,越來越多的行業涌現出一批勇于創新、成績斐然的創業女性群體,她們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效帶動了更多女性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然而,女性創業在迎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在社會、家庭、文化、個人等層面的諸多挑戰。平行論壇之三——“女性創業與共享改革成果”圍繞推動女性創業、促進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女性創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議題開展深入探討。
在經濟社會轉型和“雙創”發展中,女性創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并呈現出新的特點。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員)管理學院高秀娟副教授運用政策計量法對2009年至2019年間的我國女性創業政策進行多維測量,發現政策發文一些特點,表現為:數量呈“M型”特征,結構呈現中央強協調性和地方若協調性特征,政策主題分布呈現全面多元性與區域差異性特征,政策工具分布呈現發展性與非均衡性特征。

中華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高級經濟師劉旸以女性創業領導力為題。認為,數字經濟創業應用平臺為女性特別是農村已婚女性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創業機會。數字經濟時代女性創業呈現出共享性、虛擬性和國際性等特征。但仍面臨著性別文化偏見、社會融資困難及工作與家庭矛盾等一系列困境。

烏干達產業研究院社區聯絡官員Branie Branon指出女性企業家為女性創造就業機會、賦予婦女經濟權力和實現兩性平等的巨大作用。同時指出,女性企業家在技能、財務知識和業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祝平燕教授同與會者分享了自己十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出臺前后參加女性創業的實踐以及近五年來做社會兼職的經歷,總結了女性創業經驗,包括喚醒更多女性創業,培養創富能力,提升女性家庭地位、社會地位和社會參與能力等。

隨著黨和政府對女性創業的持續關注和支持,越來越多的行業涌現出一批勇于創新、成績斐然的創業女性群體。學者們對寶媽、農村走向城市女性,非遺傳承人、農村婦女等不同群體的女性創業者進行了關注。杭州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李之易以互聯網中樹立及維持商業化的寶媽為研究對象,提出寶媽表演勞動概念。指出,家庭內再生產勞動通過網絡平臺被市場化一方面促進了勞動者個體賦能,另一方面也為市場的侵入制造了勞動者的同意。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在時空及身份層面的界限消弭。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碩士研究生何冰冰通過階層和性別的交叉視角,考察了十位從村鎮走到大城市的女性創業者的生活方式與行動策略,分析其創業行為和個人生活塑造的身份認同問題,以及她們在流動的“她力量”和“她桎梏”中主體性。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民族學院楊文嫻副教授分享了“海南黎族女性非遺傳承人”生命歷程與生存狀態,指出農村非遺女性傳承人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她們具有鮮明的個性,強烈的自我意識,發現機會的敏銳性和接受新事物程度高等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變遷社會中的女性發展策略”。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激發農村人口創新創業潛能,吸引人才返鄉下鄉建設美麗鄉村?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講師杜聲紅分享了浙江省建德市三江口漁村當地婦聯組織的精心經營和打造下漁嫂互助組織的形成過程及經驗成就,并探尋了漁嫂互助小組的主要互助形式、內在動力及其在女性創業過程中的作用。指出,“姐妹情誼”“鄰里互助”“家人協助”是漁嫂互助組得以形成的文化和情感基礎,同業結對,同業互助與跨業聯合相結合的形式對抵御風險,擴大業務帶動當地經濟和發揮漁嫂潛能具有積極作用。

經濟賦權給女性創業者帶來性別角色和家庭、婚姻關系的變化。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周海燕以女性在創辦社會組織中實現“國家—社會—市場—家庭”的多主體互動為主線,分析了女性在創辦社會組織過程中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的互動與跨越。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裴諭新副教授通過對女性創業者的職場、家庭、社會生活觀察,指出,雖然數字經濟為更多女性帶來自主創業和自主決策的空間。但創業所錘煉的主導型女性氣質與家庭中對于女性的配合型女性氣質是矛盾的。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薛亞利副研究員基于調查數據,探討了女性成功議題的認識框架以及女性自身的踐行和認同,指出,在家庭-職業互構的局限性的情境中,女性通過階段性的退縮-進取和身份的擴展-窄化方式獲得發展突破。這些女性正實踐著的身份,是社會改革的“減震者”、學習方式的“先行者”,市場縫隙中的“創業者”。

博茨瓦納總統辦公室監督與評估高級官員Kgomotso Precious Kesianye分享了女性進入被認為是屬于男性社會空間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學者們還探討了如何進一步推進女性創業的路徑。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綜治所副所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婦女研究中心主任冮樹革提出了強化女性創業的引領和規劃,著力培養女性創業人才,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助推女性創業的作用,加強對于女性創業的服務和扶持,優化女性創業的發展環境助推女性創業等對策.

湖南女子學院女書文化研究所周紅金副教授在分享江永女書賦能女性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經驗的同時,提出了挖掘女書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現代價值,創新傳承主體,賦能女性,整合校企政各方資源,培育女書非遺文化產業人才,扶持傳承人創新和發展技藝、制定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調動高校和科研院研發文創產品、改良制作工藝等方法等推進創業的新途徑。

本論壇分別由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裴諭新副教授和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員)主編/編輯部主任石彤教授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