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中華女子學院“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學分必修課程開班儀式暨公開課順利舉行。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涂凌波教授受邀擔任開課主講嘉賓。受中華女子學院院長劉利群教授的委托,副院長周應江教授在開班儀式上致辭。共有來自文化傳播學院以及全校各院系師生約300人同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聆聽授課。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導下,由中國傳媒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邀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4家主流媒體參與抗疫一線報道的39名新聞記者,共同錄制的32集視頻教學內容。大講堂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媒體擔當、記者作為和優質報道為抓手,打通實踐、課堂與理論,貫穿了“新文科”融合創新理念,作為高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材正在面向全國高校新聞院系同步推廣使用。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部部長、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教指委主任委員高曉虹教授大力支持“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在女院的課程建設,課前贈送教學光盤和相關書籍,并推薦參與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錄制的骨干教師涂凌波教授為公開課示范開講。

涂凌波教授為公開課示范開講
中華女子學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劉利群教授高度重視課程建設在女院的落地、落實,親自帶領教學團隊研究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的通知》的落實舉措,在大講堂的啟動儀式之后迅速組織師生收看,在2021年寒假期間牽頭推進大講堂教學工作,帶頭承擔此門課程的講授。本學期,劉利群盡管身在中央黨校學習,依然牽頭組織了該課程建設工作,期待同學們通過“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的學習受到好的教育、熏陶和提高,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事業優秀的新聞傳播人才。目前,該課程作為文化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必修課程、播音與主持選修課程已列入培養方案和2021版教學計劃,課程學時為每周2課時,共計16周32課時,納入學分管理。

周應江教授在開班儀式致辭中指出,“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是一堂有溫度的思政大課,一堂高水平的專業大課。中華女子學院對這次“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開班高度重視,將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新文科建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學校融合教育提質創新,會為“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提供更多支持。希望文傳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努力成為政治過硬、業務過硬、戰斗力過硬的新聞隊伍中的一員。希望各個專業的老師們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共同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的新路徑,為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共同努力。
涂凌波教授作了題為《扎根中國做新聞 謳歌人民書歷史——從馬新觀解讀〈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的講座。講座中,涂凌波重點對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副主任汪曉東“把人民至上寫在抗疫戰場”,奔赴武漢抗疫前線的親身經歷進行了復盤,介紹疫情基本情況、整體性介紹和抗疫經驗報道,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與思考。他強調,始終與人民群眾共情,是人民日報記者一輩子的堅守。同時,涂教授結合新聞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中的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我國新聞事業的根本屬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三部分內容對汪老師的視頻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生動案例分享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中華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臧海群教授主持了開班儀式,她表示:大講堂是我們新文科實踐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抓手。涂教授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講解,讓師生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新聞傳播的規律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豐富內涵。“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里融匯了包括新聞理論、國際傳播、新聞采寫、新聞攝影、新聞策劃等豐富內容,能夠給我們帶來更深刻的學習體悟,增長我們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增強我們對專業能力的培養。文化傳播學院將與學校思政部、其他院系和專業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好“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資源,把這門課程建設好,一起把我們的新文科建設和教學實踐改革工作做好。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委托高校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舉辦,是加快新文科建設、推動高等文科教育提質創新的有力抓手,是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全面推進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際行動,是推動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深度融合、培養新時代優秀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舉措,是增強廣大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高新聞傳播教育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主動實踐,大講堂利用現代視聽技術與通信網絡,面向全國所有新聞傳播院系師生開展。引導廣大師生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理論優勢、道路優勢,培養學生為黨為國為人民的深厚情懷和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