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一流專業建設,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前沿緊密對接,11月3日至7日實踐周期間,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組織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大二年級全體學生赴杭州,開展了以“數智領航,育見未來”為主題的產業認識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數智化與產業化雙核驅動,積極打破傳統課堂邊界,將教學場景延伸至產業一線,著力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綜合育人路徑,充分體現了學院“以研促學、以產助教、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宗旨。
在為期五天的實踐中,學生探訪了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中國(杭州)藝術與科技雙年展、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多個知名服裝品牌。在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直觀體驗從智能研發、數字化生產到可持續材料的全產業鏈創新,理解科技對產業形態的重塑力量。在凌迪科技的專題講座中,近距離觀摩學習數字孿生、柔性3D設計與虛擬時裝等技術的實際開發流程,理解其在產品開發、線上展示與可持續生產中的戰略價值。雙年展中藝術與科技交融的沉浸式裝置與交互作品,激發學生思考科技如何成為表達美、傳播文化的新語言。


在伊芙麗、片斷集、麥檬、詩凡黎等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企業調研中,學生系統梳理了從產品策劃、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終端運營的全流程邏輯。品牌設計師與市場負責人圍繞現場提問展開的分享,引導學生將傳統文化內涵、生態環保理念與社會公益意識融入設計思維。在四季青服裝面料市場,學生通過收集當季流行面料樣本、觀察色彩與材質走向、結合終端消費行為進行交叉分析,建立起從原料端到用戶端的立體認知體系,培養以數據驅動設計決策的市場意識與職業能力。


此次實踐整合科研機構、科技企業與代表性品牌,構建多層次的移動課堂體系。通過沉浸式參訪、專題研討、任務導向調研等多元形式,學生在專業層面提升了產業洞察力、跨學科整合能力與設計執行力,在價值觀層面強化了對創新精神、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認同,為成長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復合型設計人才奠定了扎實基礎。
實踐全程組織有序,學生展現出良好的人才潛能與團隊風貌,提升了我校在行業內的關注度與影響力。實踐還進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渠道,為學生實習實踐與高質量就業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通道,實現了育人目標與產業融合的雙向賦能。
部分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劉奕凡——此次實踐不僅讓我直觀掌握了數字化服裝產業的核心技能,更讓我明白創新從不是空想,而是立足實踐的持續打磨。凌迪人深耕細分領域的專注、以技術解決產業痛點的責任,讓我褪去了對行業的懵懂,堅定了“跨界學習、扎根實踐”的方向。
唐毅彤——走出藝術與科技雙年展時,我手里的相機里存了不少作品細節,心里也多了份篤定:實踐從不是“走過場”,是用眼睛觀察、用腦子思考、把外界的靈感變成自己的認知沉淀。杭州之行,讓我摸到了“實踐”的溫度——它不是書本里的概念,是看得見、悟得到,最終能放進自己成長里的真實底氣。
顏樂安吉——此次參觀讓我深刻認識到,當代服裝設計已不再是單純的藝術創作,而是科技與美學的深度融合。只有主動擁抱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將數據洞察與創意設計有機結合,才能創造出既引領潮流又傳承價值的作品。
樂優悠——感謝這次寶貴的實踐機會,它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了通往真實時尚世界的大門。方寸之間的“片斷集”,讓我窺見了從一根紗線到一件成衣所承載的完整脈絡。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是在專業學習還是創作中,這段經歷都將提醒我:始終要去尋找和珍視那些真正擁有“內核”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