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華女子學院如期開學,全校師生攜手戰“疫”,全力以赴,確保延遲返校“不停教、不停學”。開學一周來,學校線上教學秩序總體良好,運行平穩有序。
2月24、25日開課頭兩天,學校本科上課129門次、高職19門次、研究生5門次,共計153門次。涉及207人次教師,在線聽課學生14466人次。
盡最大努力把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
開學前夕,教務處發布了《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遲開學期間遠程組織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安排》《關于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教學、就業、圖書館等工作通知》,要求院系教師將所開課程填報《中華女子學院延遲到校期間教師擬選開課形式報表》,對在線教學的開課課程、開課時間、平臺選用、授課方式等做了全面的安排。學校對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特別關注幫助,對經濟困難學生發放流量包充值補貼,盡最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開課首日及周二,校領導、教務處、質量監控處、校督導組等第一時間開展了“云檢查”,進入線上課堂開展聽看課,認真了解師生的準備情況、課堂教學情況、教學平臺使用情況。

學校密切關注開課首日狀況,教務處當晚即結合學校及其他高校的線上教學經驗,總結形成《遠程授課組合方案經驗總結》,介紹各教學平臺的核心功能,就如何避免網絡擁堵、推薦雨課堂組合方案等給教師支招,在“女院教學管理群”“女子學院云課堂培訓”等微信群里分享轉發,幫助任課教師快速采取應對措施、積極適應線上教學。2月25日,對開課兩天來的線上教學情況開展調查,分別收集了督導、教學院系部、教師、學生信息員等對線上教學的反饋。

2月26日,開課第三天,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對在線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全面了解與指導。對于教學過程中反映集中的如教師和學生對各類教學平臺軟件使用處于探索階段、缺少教學輔助設施等問題,提出下一步教學工作開展建議及要求: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要加大對教師線上教學等培訓力度;教務處、質量監控處要組織研究如何真正實現在線教學同質等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因人施教,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線上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各院系在組織學生云主題班會時,將學風引導作為重要主題,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老師篇
我們陪你學習成長不斷線
開課第一周教學的平穩運行,離不開教師們的辛勤付出。女院教師以實際行動堅守為師初心、擔起育人使命。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有PLAN ABC。24日是各學校集中開學的第一天,學校主推的雨課堂平臺遭遇擁堵、卡頓等問題。教師及時采取預案措施,把之前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釘釘、Zoom、微信群、QQ群等備用方案都搬了出來,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少老師表示,線上課程開展還算順利,課前準備的教學預案發揮了重要作用。

遠程教學,老師們都做到了!正如督導反饋中所講:對大部分老師來說,遠程教學還是一個新事務,尤其對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師來說,所要克服的困難更是可以想象的。但,老師們都做到了!
梁克隆教授這學期開了博雅課《魏晉南北朝作品精讀》和文化傳播學院的必修課《中國文化概論》兩門課。他說:“直播教學時用的是騰訊會議,感覺還不錯。但這是新的教學方式,適應起來確實頗費周折。惟有多用點心,慢慢地學習、體會,掌握要領,熟悉步驟,以期達到不耽誤上課的目的。
提前進教室。第一周開課,許多任課教師提前半小時就打開電腦,再次測試網絡及軟件,有的教師還提前將網絡課程的二維碼或鏈接發到院系的教學工作群。很多同學也早早走進空中教室等待著老師點名。
教師們這樣形容首次上云課堂的心情:第一次使用遠程授課方式挺期待的,既略有焦慮、壓力感,又有使用這種新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后的成就感和興奮感!
社會工作學院俞鑫榮老師說:第一次網絡授課,被安排在了開學的第一天的第一節課。雖然之前做了無數的準備,預想了無數可能發生的狀況和場景,但還是懷著一點點忐忑、期待和興奮。學生們在空中課堂里持續地反饋并鼓勵,讓我原本被網絡堵塞折騰掉的興奮又提了起來。同學們也很投入,不僅跟教師在課上積極互動,同時在各自的學習小組群中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甚至比在教室上課更積極投入。新的教學方式也給師生帶來了新的教學和學習體驗,很新鮮,很有意思。
云課堂上,雖然只能看見頭像、聽見聲音,但師生們格外珍惜這久別重逢的快樂,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課堂時光。課堂上,教師們紛紛變身“主播”,精心設計的教學課件、豐富的教學資源、在線問答、現場小測試……使得網絡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氛圍熱烈活躍。
計算機系李麗莉老師:疫情讓師生遠隔千里。作為新學期第一節課,特意在上課之初開啟了騰訊會議的視頻直播功能,進行師生之間久別重逢的問候和視頻互動,鼓勵同學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里,在保證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堅持學習。為了適應數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力爭選取課程最適合的授課方式,使用外置攝像頭來直播教師在紙上的板書內容給學生,作為PPT教學的有效補充,使得求解計算過程更加直觀,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堂課同學們反映教學效果很好,共享屏幕和教師的語音整體上都很流暢。
文化傳播學院陸萍老師有著比較豐富的遠程直播教學經驗,她在分享中說到:第一周線上教學,最讓我感動的是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她們早早就守在電腦前,認真的聆聽、筆記、提問、互動,跟課堂別無二致,甚至氣氛更加活躍。課前要跟學生建立好多種溝通平臺渠道,做到有備無患。第一周的課堂,除了授課之外,我會在課程中間、結尾詢問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感受。另外,盡量做到高頻互動,這樣能夠保證學生都能夠跟隨教師的進度,而不被其他環境打擾分散注意力。課后留一些練習和預習的內容。課后與學委對接,匿名反饋課堂意見,減輕學生負擔。本周根據學生的反饋,我也及時調整了課程平臺和授課方式,并將調整后的課程進度和課程要求發布給學生。
課后,努力的身影仍不停歇。教師們以更大的耐心開展課程指導,供學生輔導、答疑的師生交流群仍在繼續。
藝術學院羅曉東老師說:今天上午完成《材料與個案研究》課程的第一次網絡教學,根據原教學計劃順利開展,網絡平臺(釘釘)使用便捷流暢。第一次理論課程教學,學生作業完成質量較高,目前階段教學滿意,及時和學生互動了解教學情況,做好優化調整和改進。
第一天的課程結束后,院系組織教師們在線教學交流研討。教師們也忍不住興奮,自發地將第一次云課堂的感受、照片和截圖發到微信群里,與同事們熱烈地研討交流各類在線平臺使用的心得體會,同時也提出困惑,與同事一起探討。這些寶貴的經驗,給教師們后面繼續提高課程質量提供極大的信心和幫助。
線上授課雖然挑戰重重,辛苦萬分,但下課的時候,同學們紛紛發來“老師辛苦了”的文字,讓老師們感到溫暖。
面對疫情,教師們深入挖掘課程中的育人元素,做好課程思政設計,深化對國情、對社會的了解,增強愛國情、責任感。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副主任王濤老師在致女院學子的信中寫到:抗擊重大疫情中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最鮮活、最生動的教材。本學期的思政課程安排了“抗疫與大學生成長”“抗疫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等專題內容,以偉大的中國精神浸潤學生心靈的思政課教學將結出豐碩成果。
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郭國燕老師將抗疫元素融入《教育社會學》課程教學,她說:專業課程的講授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分析。我今天給學生講了“疫情下的教育社會學家應該關注什么”的話題,很多學生感動落淚,這就是“共鳴”吧。
學生篇
以勤奮學習擔當戰“疫”責任
面對云課堂,全體同學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以奮發學習的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大局。在學校的教學情況調查中,許多同學都表示,作為疫情時期的非常手段,線上教學體現了優勢。大部分學生對線上課堂教學非常滿意,有的學生甚至反饋更喜歡線上教學。

——這是一次全新的學習體驗,更是激勵自我,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家也要好好學習。
——教學資源豐富,圖片和資料可以電子保存,更方便記錄,學習的自由度更高。
——簽到、交流、老師講課、收交作業,一切正常。隨時隨地上課,很方便。
——網絡上課更加節省時間,某種程度省去了很多麻煩,注意力都集中在電腦上,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線上發言有利于師生的互動,在線下課程中,很多同學害羞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但是在線上卻可以積極參加互動,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想。
春風來不遠,已到育慧旁。疫情面前,教師和學生跟前線的醫護人員一樣面臨著重大挑戰。但疫情,阻擋不了求知問道之路,更阻擋不了心智的成長。讓我們逆境前行,不懼挑戰,愿每一位女院人都能以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學業上的收獲迎接歸校的日子。來日相見,期待一個更優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