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海島山村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動物,有小兔子、小松鼠……大家看到這個小山村之后,都驚訝地合不攏嘴——真是一個好漂亮的山村……其實啊,故事里的小山村,是在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個小村子,叫新建村。”中華女子學院新疆暑期實踐團的小老師們正在用生動的童話故事跟小朋友們分享著《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中的一個個精彩故事,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在故事中感受著他們心中無比崇敬的習近平爺爺的家國情懷。

7月15日-21日,中華女子學院新疆暑期實踐團在昌吉州阜康市準東石油基地周邊社區、鄉鎮開展為期一周的暑期實踐活動,助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廣,用專業和愛心陪伴守護兒童成長。暑期實踐團成員分別在昆侖路、怡嶺苑、風華園和采油社區四個社區開展暑期石榴籽小課堂,《習近平走進百姓家》“悅”讀分享是其中的特色重點課程之一。踐團成員反復閱讀《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中的故事,尋找豐富的素材支撐,創新分享方式,從新疆當地小朋友們的學習特點出發,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書中的動人故事,傳承優秀家庭家教家風,讓愛黨愛國愛家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昆侖路社區的同學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學習習總書記寄語,共讀《習近平走進百姓家》,并通過“平語近人”課堂以家風家教為切入點,與小朋友們互動交流,分享優秀家風故事。怡嶺苑社區的小朋友變身為“小記者”采訪《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中的故事主人公,通過模擬采訪感受故事主人公們的致富心路,更加懂得念黨恩、跟黨走的重要意義。采油社區的學生們則創新使用“童話”方式對《習近平走進百姓家》的故事進行了再現,將小朋友難以記住的地名、人名變成了童話世界中的小花園、小動物,讓小朋友們在童話中接受了一場精神洗禮,感受百姓生活的變遷,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生活。風華園的學生們則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分別與小朋友們分享了《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中自己所在家鄉的故事,讓學生們開闊眼界的同時感受新時代普通家庭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總書記的人民情懷。課堂上,小朋友們積極互動,熱情分享,形成了濃厚的“悅”讀分享氛圍。






課堂之外,實踐團成員通過入戶走訪,社區調研,教師座談等多種途徑將《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送到新疆當地民眾手中。在走進新疆最美家庭沙尼汗·艾塔木的居家養老中心時,暑期實踐團師生在與沙尼汗·艾塔木交流過程中,現場傾聽了她的感人事跡,這也成為學生們近距離感受民族團結教育、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的生動教材。在采訪現場,學生們把《習近平走進百姓家》的故事也跟沙尼汗和小院老人們進行了分享。據了解,沙尼汗曾獲首屆全國文明家庭,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稱號,曾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學生們表示,未來還要將沙尼汗的故事融入到《習近平走進百姓家》“悅”讀分享教學中去,讓小朋友們感受榜樣就在身邊。


本次《習近平走進百姓家》“悅”讀分享課程,是落實全國婦聯關于認真組織學習宣傳《習近平走進百姓家》要求的具體舉措。實踐團成員首次創新嘗試向少數民族地區孩子們的互動式宣講,讓少年兒童感悟人民領袖至深至濃的為民情懷的生動實踐。中華女子學院圖書館指導下成立的學生研讀學社發起的石榴籽“悅”讀推普團是新疆暑期實踐活動《習近平走進百姓家》“悅”讀分享課的主要承擔者,同時,該團隊圍繞“悅”讀策劃了一系列特色課程及座談、調研等,參與由教育部、共青團共同發起的2023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