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達到實踐育人的目標,12月6日至8日,中華女子學院社會工作學院一行在李敏院長的帶領下,赴蘇州江村等地開展課程思政調研活動。此次活動旨在調研江村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深化社會工作專業、社會學專業教學與鄉村振興的結合,推進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中的應用與創新,探索如何通過社會實踐與課程思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江村調研座談
位于江蘇省吳江區七都鎮的開弦弓村,即我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江村經濟》中所描述的“江村”,不僅是社會學研究的寶貴“活標本”,更是鄉村振興的文化名片。12月6日下午,調研團隊在開弦弓村村委會與七都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苗大偉、七都鎮婦聯主席人選金雨雯、開弦弓村黨委書記夏志驍、開弦弓村黨委副書記周莉、蘇州江村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江婷、江村文化園顧問姚富坤等進行座談。
座談會上,李敏院長介紹了社會工作學院的社會工作、社會學兩個本科專業以及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社會學學術碩士的基本情況,強調了實踐育人的重要性。金雨雯就如何將社會工作專業融入江村發展、推動社會組織參與治理、提升村民的參與度和自治能力等內容進行了交流。苗大偉、夏志驍、周莉、韋江婷、姚富坤等人分別介紹了江村近年來在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推進鄉村振興與江村歷史文化發展方面的做法與經驗。
通過座談交流,雙方就未來推動專業化服務鄉村治理與發展的思路與方向達成共識,標志著中華女子學院社會工作學院與江村的合作正式啟動,這將為學院的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結合江村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本地社會工作服務模式的實踐機會,為社會學專業學生提供調查研究的實踐機會。這一合作也將為江村未來的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提供更多的專業支持,共同促進學術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江村文化調研與社會經濟現狀考察
12月7日上午,被譽為“農民教授”的姚富坤帶領調研團隊參觀了江村文化園,包括費孝通紀念館、費達生紀念館以及費孝通江村歷史文化陳列館,重溫了費孝通先生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思想。他細致講解了江村經濟社會的歷史變化和時代的發展,從距今4000多年前至今的太湖流域吳江區域生產生活發展狀況,到70年代的改革開放、80年代的鄉鎮企業發展以及21世紀以來的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等。

參觀完江村文化園之后,由江村村書記夏志堯帶領調研團隊走進開弦弓村,進一步了解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夏書記詳細介紹了開弦弓村作為“中國江村”重要組成部分的總體規劃——“1心1廊3村4園”的發展布局。調研團隊走訪了“江村Club”“江村文化禮堂”“江村社科實驗室”“江村教授工作室”等多個文化和社會設施。調研團隊還走訪了“費老三訪、四訪、五訪開弦弓村上岸的碼頭”,這一歷史遺址不僅承載著江村與外界交流的文化記憶,也是費孝通先生三次、四次和五次訪問開弦弓村的重要見證。碼頭曾是當年費孝通先生深入江村進行社會調研和民眾互動的重要地點,也是他在鄉村社會研究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與文化傳承的起點。
蘇州革命博物館參訪
12月7日下午,調研團隊來到蘇州革命博物館,通過參觀學習《千里躍進 偉大壯舉——紀念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展和《引領示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歷程展》,深入了解了中國革命歷史和改革開放中的重要實踐成果,深刻體會到革命歷史和國家發展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還參觀學習了“鐵嶺關戰斗史記陳列”,深入了解了鐵嶺關戰斗在抗戰時期的重要歷史意義。這場戰斗展現了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不屈的精神,為今天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案例。
此次參訪對如何在課程中落實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啟示與思路。團隊成員將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深刻的思考,將革命精神和時代使命融入到未來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為培養新時代的社會工作者貢獻力量。

未來展望與持續發展
此次蘇州調研為社會工作學院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學院將深入推動社會工作專業、社會學專業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平臺。秉承實踐育人的理念,繼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的更多創新路徑,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