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通訊員 王靜)近日,在中華女子學院禮堂內,氣氛熱烈,暖意融融,中華女子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豐臺區婦聯共同主辦的“新征程·她力量—行走的思政課”豐臺專場暨第二季成果展示活動成功舉行。
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薛小麗、周應江,中國婦女報北京站站長耿興敏,豐臺區婦聯以及豐臺區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宣傳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薛小麗表示,“新征程·她力量”專場,充分展現“巾幗風采”“巾幗力量”“巾幗擔當”,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女子學院“大思政課”建設獨特和豐富的女性資源優勢,為培育女大學生和進一步深化“行走的思政課”教學實踐活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開門辦學、開放辦課中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貫通,成效顯著,用生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講好“大思政課”,深耕思政育人“大課程”。
她指出,“行走的思政課”走進豐臺,充分發揮了中華女子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豐臺婦聯的雙方優勢,打開了中華女子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豐臺區婦聯合作的新局面,為雙方的合作開拓了新空間、創造了新模式,必將在新時代建設高質量女子高校和美好豐臺的新征程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她希望雙方能夠立足中國婦女十三大的“新”期盼,繼續共建共享,聯動開展特色活動,打造特色品牌,共同形成強大合力,為“跟黨奮進新征程、巾幗建功新時代”提供強大支撐。
活動中,來自豐臺區不同戰線的四位杰出女性代表結合中國婦女十三大精神,分別講述了自己在脫貧攻堅、婦幼健康、家庭家教家風、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奮斗故事。
北京豐順工貿集團董事長,北京市、豐臺區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安鐘巖以“婦女的工作與事業發展,必須與社會共發展,與時代同進步”為主題,結合自己幾十年奮斗拼搏的創業經歷,分享了自己干事創業的奮斗故事,以及投身脫貧攻堅和公益事業的感人事跡,展現了新時代女企業家的智慧、風采和擔當。
豐臺區婦幼保健醫院黨總支書記彭飛,以國家生育政策調整背景下一對夫妻孕育分娩一、二、三胎的過程為主線,講述了她作為基層婦幼保健院發展壯大的親歷者、管理者、建設者,用實際行動牢牢筑起守護母嬰安全和婦幼健康的堅實屏障的故事,生動展示基層婦幼保健院服務能力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展現在新時代強國復興大潮中的婦幼健康力量。
豐臺區人民法院方莊人民法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李蕊結合自己在基層人民法庭十幾年的工作經歷,以“傳承愛與責任”為主題,講述了作為一名基層人民法官,在發揚良好家教家風傳統、開展家事案件的司法服務活動,維護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體的合法權益的職責使命,展現了奮進新征程中的巾幗擔當作為。
豐臺區政協委員、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舞蹈專業首位碩士研究生導師李麗宏,以“戲舞相融,感恩人生”為主題,講述了自己扮演好“舞者與師者”雙重角色、做學生們的知心人的感人經歷,展現了新時代藝術家的責任擔當。通過與杰出女性面對面交流,參與活動的同學們更加了解到奮進新征程中的巾幗力量。
同時,來自中華女子學院的四位學子也分享了自己通過社會實踐在助力鄉村振興、家庭家教家風、傳承革命文化等方面的收獲。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2020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董千薈作了題為《“強農有我”當作為 以青春之力賦能“鄉村振興”》的報告,講述了通過參與“家庭會客廳”項目,隨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精英實踐團走進內蒙古土默特右旗實踐經歷,展現了鄉村振興中青年人的責任擔當。
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陳詩琪作了題為《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的報告,講述了走進北京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學習京漢鐵路工人運動史的經歷,分享了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的感悟,展現了行走的思政課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法學院學生謝菲作了題為《百年霜雪勵志氣 十載奮斗開新篇》的報告,講述了走進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講解“新時代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十年成就展”的經歷,分享了對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十年輝煌成就的感受與體會,展現了青年人勇擔巾幗使命的信念。
社會工作學院社會學專業學生陳廷鈺作了題為《新時代青年傳承優良家風,助力浩蕩國風》的報告,講述了走進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橋村與板申氣村實踐考察與學習家庭家教家風的經歷,分享了傳承與弘揚良好家庭家教家風的感悟。
四位同學的講述與分享,展現了“行走的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也讓同學們感悟到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嘉賓們為“行走的思政課第二季”獲獎學生代表進行了頒獎,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館長劉德華致辭。他對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并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大思政課協同育人。
最后,活動在《不忘初心》的大合唱中成功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