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女院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女院要聞 > 正文

黨委書記李明舜首開我校“課程思政”示范課

發布部門:思政部 發布時間:2019-09-10

“每一門課程都負有思政的使命和責任”這是學校黨委對全校教師提出的要求。為了做到率先垂范,9月6日下午,我校黨委書記李明舜為法學院六十余名同學開講《法律職業倫理與法律方法》課程第一課,以“法律職業倫理與法律方法概要”為內容,示范了如何在課程中貫穿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立德樹人貫穿在課程的始終。法學院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部分老師參與旁聽。

微信圖片_20190910102118_副本.jpg

在九十分鐘的講授中,李明舜從“法律職業倫理和法律方法對法律職業人孰重孰輕”這一問題出發,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主旨,從法律職業倫理的功能、作用、意義、如何理解法律職業倫理、法律職業為什么需要倫理、職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法律職業倫理與個人道德的沖突、法律職業倫理與法治思維六個方面徐徐展開,在潛移默化中將法律人的職業素養、法律的倫理要求以及國家的法治理念巧妙地傳遞給學生。

微信圖片_20190910102123_副本.jpg

各位參與旁聽的老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法學院劉春玲副教授認為該堂課在內容上從法律、職業、倫理的概念分析入手,明確了法律職業倫理的內涵以及法律職業倫理對法律職業人的重要性;在形式上生動形象,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感覺意猶未盡,使學生們對法律職業倫理這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渴望進一步了解這門課的好奇心,本堂課也為該門課后續的教學做了極好的鋪墊和引領。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主任王歡副教授認為該堂課激發了她兩點深層思考。一是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應是同向同行,有共同使命和責任,即都要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即使專業性極強的課程,其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是非常豐厚的。專業課在充分挖掘和發揮其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同時,思政課也須以專業為依托尋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兩者的結合將為思想政治教育開闊更廣的天地。二是要想讓學生信,教師必須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功底,才能讓學生信而學,從而愈學愈信。李書記在給學生講授法律職業道德時,論證和邏輯都是極其嚴密的,同時還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仍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把位置放高,把眼光放遠,把問題講透,才能把八個統一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黨支部書記苗衛東老師談到:該堂課全面貫穿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課堂首先從立德樹人切入話題,奠定了課堂教學總基調。課堂從倫理、道德、職業、職業倫理、法律職業倫理道德著手,環環相扣,闡述了一名優秀法律人應具有的職業倫理素養。本堂課既是一堂法律專業課,又是一堂思想道德教育課,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嘗試。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青年教師任琳、雷娜也紛紛表示:李書記授課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始終圍繞法律、職業、倫理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啟發學生進行深思,將立德樹人貫穿整堂課中,通過問題講清楚了法律職業倫理的邏輯理路,凸顯了課程思政的鮮明導向。尤其是在專業課中融入德育的培養,即樹人與育人相結合,相對于思政課程而言,更具有隱蔽性。更重要的是李書記抓住課程思政的核心,即法與德的關系,將思政課程中所凸顯的立德樹人完美融入對法律職業倫理的探討中,讓學生深刻的理解道德不僅是職業素養,更是一種個人修養。

“課程思政”既創新了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的實踐,也響應了社會高質量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既是對“思政課程”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有益補充,更是一種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我校高水平的“課程思政”建設尚需要調動全員教師隊伍體系,實現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的協同合作,才能有效建構具有中華女子學院特色的“課程思政”育人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