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女院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女院要聞 > 正文

北京大學陸紹陽教授做客我校學術交流季“名師名家講座”

發布者:黨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4-05-21

5月17日下午,中華女子學院“迎國慶校慶75周年”學術交流季(夏)名師名家講座在教圖樓六樓報告廳成功舉行。學校特邀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傳統文化傳播中心主任陸紹陽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師生做了題為《新聞專業素養的養成與拓展》的主題講座。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院長劉利群對陸紹陽教授的到來表示了誠摯歡迎,雙方就我校相關專業的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進行了友好交流。校黨委副書記趙浩主持本場講座。

陸紹陽教授從日常見聞出發,結合自身豐富的媒體工作經驗,以現實案例引發聽眾對新聞專業發展路徑的思考: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方案在未來將會完成從“以媒體為中心”到“以社會為中心,以公民為中心”的轉變。他結合新聞傳播史上大家名作以及近期新聞獎作品,指出“要做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首先要明白新聞工作無小事”,強調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處理新聞輿論工作正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所在。

陸邵陽教授結合擔任中國新聞獎評委的豐富經驗,與同學們分享了《同行1800多公里,跟著貨車司機跑長途》《“小田變大田”引出“農田四變”》《記者調查·羊皮去哪兒了?》《大山里的“百靈鳥”》等數篇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的背后故事,強調了新聞工作者要在新聞實踐中認識到:“腳力”是一種行動,“眼力”和“腦力”關乎作品的深度、厚度。新聞工作者只有“蹲到現場去,蹲到有歷史記憶和時代烙印的地方去”,完成“從觀察者到發現者的身份轉換”,在不斷地寫作和改稿中練就真實、鮮活的文化,使敘事從封閉走向開放,才能一步步夯實“四力”這門基本功,寫出“帶泥土”“冒熱氣”“沾露水”的好作品。

最后,陸邵陽教授就新聞專業學生及從業者的職業規劃與發展路徑,闡釋了成為一名稱職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宣傳工作者、新媒體從業者的必備素質。

主題報告后,陸邵陽教授同在場師生積極互動。圍繞同學們提出的網新專業升學路徑、主流媒體在建設融媒體矩陣時如何做好“內容為王”、人工智能帶來的行業挑戰等問題,陸紹陽教授一一作答,分享自己的觀點。

本次講座是我校“迎國慶校慶75周年”學術交流季(夏)名師名家系列講座的開啟,由中華女子學院科研處舉辦、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協辦,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與名師名家面對面交流學習的機會,深化了師生對于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素養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知,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同學們也紛紛表示未來將會進一步提升專業素養,學習馬新觀理論,將“四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未來成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宣傳工作者、新媒體從業者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