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北京深秋的美好時節,中華女子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會議以線上線下同步方式召開。

線上出席本次論證會的有:同濟大學設計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家陽;中國傳媒大學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吳學夫;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侯東昱;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王曉倩。

線下出席本次論證會的有: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魯曉波(右6);北京服裝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賈榮林(右4);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女子學院榮譽教授李當岐(右5);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院長劉利群(左5);黨委副書記趙浩(左4);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院長王露(右3);校教務部副部長周耀慈(左3),以及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研室的部分教師。

為了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推動新文科建設,中華女子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持續追求“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實現專業教育內涵式發展,于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次專家論證會旨在通過探討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思路、內容及路徑,形成特色鮮明、目標與規劃清晰合理的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方案。
會議首先由劉利群院長致辭,代表學校熱烈歡迎設計學科及服裝教育領軍的專家們參加線下線上的論證會,也感謝專家們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指導與支持。她肯定了專業建設已取得的成績,對未來專業建設提出了要求和期望,讓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建設之路走的穩,走的久,明確國家一流專業的建設標準,以建設點獲批作為新起點,發揮女院優勢,在未來三年中扎實推進專業建設,圓滿完成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與驗收。


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魯曉波指出建設方案符合內涵式專業建設要求,從人才培養理念,專業定位的角度,跨學科與跨院校的合作發展、辦學層次的提升等方面提出富有指導性的建設意見。

北京服裝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賈榮林指出建設方案特色鮮明、規劃合理,符合專業、學校、社會及高等教育發展需求,提出依照國家一級專業建設的要求,教師隊伍建設中引進人才的形式要多元靈活,并應加大超前投入進行軟、硬件建設,結合女院的優勢挖掘教學成果等方面給與了富有針對性的指導。
同濟大學設計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家陽在肯定專業建設定位準確的基礎上,提出教材建設要有突破創新、實踐教學要有示范效應和師資隊伍要有實踐能力,并就發展 “產學延展商”實踐教學的跨學科模式給與了寶貴意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女子學院榮譽教授李當岐對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寄予厚望,認為建設方案定位準確、特色鮮明、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建設措施具體,強調特色一定要堅持不懈。從突破校企共建機制、師資隊伍的建設機制、一流專業帶動設計學其他專業共同發展等方面給予方向性的指導。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吳學夫結合學校的定位從女性視角、設計教育視角、社會視角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發展,從人文關懷、到人才培養成果及社會反饋,再到包容與可持續理念真正融入系統性的教育中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侯東昱認為建設方案符合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突出特色發展的建設原則,具有示范性。從紡織服裝行業發展需求出發,建議以創新設計為核心,科技創新為指引,優秀文化為引領,品牌建設為抓手,可持續為導向,促進一流專業建設。


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院長王露教授作為專業負責人,首先介紹了一流專業建設的主要思路,從專業定位及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流課程與特色教材建設、一流實踐教學平臺、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改革和科研項目等六個方面全面介紹一流專業建設內容和路徑,凝練出一個強化,二個體系,三個核心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特色與發展方向。
中華女子學院黨委趙浩副書記最后總結發言,感謝各位專家對專業定位,理念和路徑等給與的肯定,這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為我們開拓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確立了新標準,為我們一流專業建設賦予了內涵和使命。論證會與專家們的交流對我們未來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會后會盡快梳理和消化,并融會到專業建設方案中去。

會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研室組織全體教師梳理、學習專家意見。老師們紛紛表示,要凝心聚力,扎實推進專業建設,建成、建好、建優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堅持立德樹人,為黨育時代新人,為國育巾幗英才。秉承中華女子學院崇德、至愛、博學、尚美的育人理念,立足北京,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突出藝術與科學、時尚與健康、包容與可持續的專業特色,培養兼具全球化視野與肩負“中國創造”使命的應用型、復合型服裝與服飾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