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詩文,讓我們更有力量”。2021年10月30日晚,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應邀走進中華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開設的“中華經典誦讀”課堂,以“唐詩宋詞的魅力”為題,與女院師生一起云游古典詩詞海洋,領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內涵和非凡魅力。

為什么要講授“唐詩宋詞的魅力”,康震教授認為,當代青年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學習知識背后的智慧以及智慧背后的價值觀。
在“唐詩”板塊,康震教授依次以楊炯、陳子昂、王維、李白、王翰、杜甫等唐代名家的千古名作為例,將唐代才子獨具特色的趣聞軼事融匯其中,通過他以言為筆、精彩紛呈的講解,一位位滿腹豪情、放浪不羈、個性灑脫的唐代詩人穿越歷史時空向我們走來,一幅壯闊多彩的盛唐畫卷徐徐展開。講解中,康震教授闡述了“國富”與“自信”之間的關系,而且躍出古代詩文,放眼當下現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千年之前的唐代詩人身上尋找獨特的“現代精神”,即“勇于展示自我才華,敢于言說自我訴求”,并寄語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學子“敢于開拓,敢于創新”。
在“宋詞”板塊,康震教授指出“人有人格,詩有詩格”, 闡明了“關注詩詞氣象”這一詩詞學習要義。他引經據典,巧妙道盡蘇軾的個人生平,帶領師生在《西江月》中走近蘇軾的“黃州秋夢”,在《縱筆三首》中共悟“海南酒紅”,在《贈劉景文》中為蘇軾那于殘敗處尤見風華的樂觀精神深深感動。康震教授不僅對蘇軾“落在實處的曠達”予以肯定,更借此傳達了“創造美好生活,把生活釀得像蜜一樣甜”的人生箴言,此般激情昂揚的生活態度正是康震教授對當下年輕人的期許所在。
講授中,康震教授還向學生們展現了中國歷史地理簡圖,以將地理和歷史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們回顧中國千年歷史,展現了中華文明生命力的旺盛與強大。





講座結束之際,康教授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贈言,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中華經典詩詞的深厚底蘊所給予人的力量,更引導同學們牢記作為文化傳播使者的責任與擔當,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背景下樹立崇高理想,推動中華經典文化不斷向前發展。
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臧海群教授介紹,“中華經典誦讀”是學院開設的全校博雅課程和學院跨學科平臺課程,是新時代美育融合課程的教改探索實踐之一,特邀學校校友著名的老一輩播音員葛蘭老師傾情講授,并多次開展了“葛蘭誦讀文化季”活動。經典古詩文凝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智慧和精華,吟誦作為中國傳統的讀書方法,讓經典詩文恒久流傳,也讓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更有勇氣和力量。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和鑒賞中華經典的能力,營造學生愛經典、學經典、誦經典的良好氛圍,教育引導學生成為“富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化繼承人和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