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6點,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邀請拉脫維亞籍教育戲劇行業專家,文化部應用戲劇學會講師,有13年戲劇教學經驗的可心老師來到學校,面向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部分老師,開展創意戲劇、情感表達、增強自信的創意戲劇工作坊。講座由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學前藝術教育教研室主任王丹老師主持。
可心老師通過讓學生自己親身實踐的方式來為學生細致地講解了“如何在戲劇舞臺上表現自己的真實情感”、“如何克服自己的緊張心理”以及“如何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方面的內容。
在正式演講前,可心老師先播放了一段“美國達人秀”的片段,一個14歲的小女孩利用腹語與她的小兔子一起獻唱,尾音剛落,評委觀眾紛紛為她鼓掌。然而她說,如果沒有小兔不和他一起表演,她都不敢站在舞臺上,因為他是一個害羞的女孩,以此引出了今天的話題――自我表達。
接著,可心老師帶著學生做了一個小熱身,老師請一些志愿者到臺上來夸張的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大家站一排,從左到右,必須逐漸把感情放大、更加夸張。開始大家都有些放不開,但幾個回合下來,氣氛已經漸漸熱烈起來,接下來老師把所有人分成七個組,以小組的形式重復上面游戲,大家放開了,因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而且又新加入一些肢體動作,比如說擺手臂,扭腰等。大家非常興奮,老師又請所有人都來到臺上做游戲。按照她說的詞作相應動作,帶大家熟悉后,她又改變了游戲規則。結果大家做起來會顯得更加笨拙。后來老師告訴學生,她的目的是想要告訴學生要勇于接受挑戰新事物,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盡管開始會很笨拙很尷尬,手足無措。
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已經感覺到了自己的心理素質發生的細小的變化。學生所得到的這種表現力的鍛煉為學生接下來的專業學習奠定了基礎,不僅打開了學生的學科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科認識,也解放了學生自身的個性和天性。
接下來是一些特定場景的想象表演,比如想象自己是一個小寶寶,跟媽媽要糖,可媽媽不給你,你會怎樣表現呢?又或者說,一個行人與一個司機相撞后會怎樣?還是以請志愿者上臺表演的形式,可心老師看學生表演有些拘謹就親自示范,場上一片歡呼聲,老師自然到位的表現各種學生不好意思表現的動作、聲音、表情。
最后一個游戲是每個小組表演一個情景劇,要求是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通過這次講座,給學生不僅帶來了對戲劇的認識,更是對于學生自我表達是一種提升。對于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來說,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們,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表現力和對藝術的張力來帶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畢竟孩子們的表現力天生就是非常強烈的,他們愿意表達,表現力十足。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能力與他們進行互動,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游戲。這既要能聽懂孩子們的語言,理解他們的行為表現。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觀察力和表現力作為基礎。
這次講座對于學生今后的專業化學習方向和未來的職業走向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學生將更加自信地鉆研自己的學科,提升自己的專業化素養,擴展自己的藝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