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師范專業認證整改與一流專業建設工作,探索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的創新路徑,2025年7月3日至6日,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院長陳輝率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團隊,踏上了前往河南奇色花幼兒園的深度調研之旅。此次調研旨在汲取一線融合教育實踐經驗,提升高校課程建設的質量,積極探索學前教育專業融合特色的實施路徑。

在沉浸式體驗環節,7月4日上午,在奇色花幼兒園園長梁田田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入園觀摩了融合教育環境創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及區域活動開展,全方位感受其物理環境與人文氛圍相融的獨特教育生態。
隨后的深度研討階段聚焦于“特殊需要幼兒多元化需求及支持策略”,從4日下午至5日上午,在奇色花幼兒園創辦人蔡蕾老師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全身心投入主題工作坊。通過環境浸潤式的學習、充滿趣味的游戲互動以及深入淺出的案例深研,從優勢視角、全人觀點、兒童興趣出發,團隊成員不僅深刻理解了特殊需要幼兒在發展上的多樣化需求,也顯著提升了對融合教育核心理念、實踐策略以及背后深層價值的認知層次,理念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更新與深化。

調研的第三階段聚焦課程建設。5日下午及晚間,學院教師團隊與奇色花幼兒園的骨干教師們,圍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等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展開了富有成效的交流。雙方就如何在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中,有效開發、整合與應用融合教育案例資源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就未來合作方向凝聚了寶貴的共識。

本次緊湊而充實的調研行程成果豐碩。團隊不僅深刻體悟了融合教育“看見每個孩子”的核心價值,更對奇色花幼兒園在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支持方面展現出的卓越實踐與專業智慧給予了高度評價。此次調研為學院未來的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寶貴新思路。
教師心聲
陳 輝:感謝各位老師的組織與推動,這是這幾年參加的最有意義和收獲的學習之一。特別是此次工作坊強調的“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還有對不同類型特殊需要孩子行為的現場觀察和分析,這些方法對于教育實踐很有啟發。咱們團隊每個人都收獲滿滿,這股正能量一定能帶動學院越來越好。
王 玉:這次參與式融合教育培訓收獲很大,我對特殊需要兒童(如自閉癥、糖寶、發育遲緩)的多樣化需求有了真切而全面的認識,視角發生了關鍵轉變,從關注不足轉向努力發現和認可優勢,同時也掌握了具體支持方法??梢哉f,這次培訓讓我的認知、觀念和實踐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王 丹:一開始被“奇色花”的名字吸引,此次深入體驗了從理念到實踐的多角度學習,收獲很大。進班觀摩中,我看到幼幼互動、師幼互動都那么和諧自然,教師們的支持策略讓我觸動。同時了解到幼兒園在音樂教育方面的需求,未來可以合作開展科研項目。
賈 維:通過這次培訓,我終于捋順了教育模式、醫療模式及其支持系統之間的關系,讓我確信融合教育能有效支持所有孩子,關鍵在于專業要跟隨兒童。同時,實際案例和分享讓我意識到需要定期更新知識、觀念,了解環境變化和新的課程設置。這次來學習,值了!
趙梅菊:我真正“打通”了“通用學習設計”的理念,明白了每個設計都應讓所有孩子受益。我也認識到自己對學前教育了解存在不足,需要補上普教這一塊的課。在討論中,關于如何在自主游戲中協調IEP目標的問題,促使我從更融合的視角思考如何結合普教理念與特殊需求。
史明潔:相比上次培訓更多是系統地談殘障意識平等和整體感知,這次培訓聚焦在具體兒童的需求上,并通過真實案例鏈接課程來探討,更深入細致。通過分析數學領域的個體案例來剖析特殊兒童需求,雖案例有限,但這種方式更落地、更有針對性,確實讓我收獲很大。
潘 帥:入園觀摩讓我看到了細節化干預在融合教育中的實際應用。對我來說,這次培訓不僅是觀念的重塑,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我感受到蔡老師等實踐者在融合發展中拓荒跋涉,我們正加入這開拓的壯舉,涓滴合流,終會波浪奔涌,齊心協力,終將造就綠洲。
張文芳:這次工作坊讓我深深感受到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和用心對待,奇色花的珍貴讓我期待更多學習機會。蔡老師幫我解開了康復與融合關系的困惑,讓我豁然開朗。奇色花的教師們從實際效果出發不斷嘗試反思,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