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境外輸入成為當前疫情防控重點,嚴防境外輸入,邊境城市首當其沖。3月23日,吉林省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邀請中華女子學院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科院心理所全國心理援助聯盟成員張靜為全市18個流動文明實踐站的一線工作人員及文明實踐心理咨詢志愿者開展線上心理疏導志愿服務培訓。

▲線上心理疏導志愿服務培訓
培訓會議通過APP Zoom在線上進行。張靜介紹了疫情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合作緣由、服務對象、援助方式等;著重強調了集中隔離站點可能面臨的現實困擾、隔離人群可能出現的身心健康問題、干部及志愿者面臨的9種壓力、疫情下人們的應激反應、情緒管理、認知調節及自我放松等不同的舒壓方式。
張靜結合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18個國際防控臨時黨支部兼流動文明實踐站點,專門服務韓國返延3000余人的模式作了點評,總結了延吉抗疫“666”工作模式,即六有:有標識、有人員、有管理、有項目、有質量、有特色;六單:點單、派單、約單、接單、結單、評單;六員:干部及志愿者要做好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教導員、守門員、協調員。

▲不同點位志愿者參加培訓
培訓中,流動文明實踐站的一線工作人員及文明實踐心理咨詢志愿者與張靜進行了交流互動,針對大家在一線工作中遇到不同群眾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張靜一一做了專業化解答。一線工作人員及志愿者都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培訓機會,他們紛紛表示,能夠學習到心理疏導方面的專業知識對隔離群眾是非常有幫助的,為做好群眾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本次心理疏導志愿服務培訓讓他們受益匪淺。
據悉,為支持邊境城市的抗疫工作,緩解一線干部和志愿者的抗疫壓力,提升心理援助能力,2020年3月,張靜老師在堅守疫情心理熱線在線義診的同時,聯合吉林省延吉市政府相關部門,召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光芒愛心公益協會、北京大智云社會發展中心、河南省家庭發展研究會等多家機構,開啟了“支持邊疆、協同抗疫”主題的延吉疫情心理援助行動。延吉疫情心理援助行動下設“延吉光芒”“北山陽光”兩項疫情心理援助服務,招募了一批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健康管理、信息工程等專業近40位志愿者,在線開展“駱駝奔跑”“小宅一族”群組答疑、個案跟蹤、疫區干部在線培訓、流動文明實踐站的隔離觀察人群心理疏導等服務。

▲華中師范大學祝平燕教授協助聯系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向延吉捐贈25臺量寶消毒儀

▲延吉衛健局接收同濟大學馬錦明教授捐贈的1000副手套
此外,張靜聯系華中師范大學祝平燕教授、同濟大學馬錦明教授助力建立起援助延吉的物資對接,部分企業和愛心人士為延吉市中醫院及18個隔離站點捐贈了量寶消毒儀、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疫物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向延吉捐贈1000份《南方周末》報紙直至疫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