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破女处流血视频,最新免费电视剧在线播放_国语版中文版

女院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女院要聞 > 正文

第十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論壇 分論壇三——跨界:婦女傳播與媒介力量嘉賓觀點集錦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3-01-06

2022年12月28日下午,為深入探討婦女國際傳播對促進女性發展和社會進步、文明互鑒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作用,“跨界:婦女傳播與媒介力量”——第十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論壇第三平行論壇上,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們就如何發揮傳播與媒介在婦女事業中更大作用,更好貫徹男女平等國策,實現性別平等展開了跨界對話。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宋素紅教授作了題為《互聯網時代女性報道的誤區與規避》的報告。她結合對近年來新型主流媒體中對于女性的報道的觀察,區分女性新聞報道中女性元素與女性權益,認為女性元素僅構成新聞報道的特色,女性權益才是女性新聞報道的底色,并指出傳播者需要認識到女性新聞并非普通的社會新聞,還承載著推動性別平等、維護女性權益的社會責任,才能走出互聯網環境中女性權益報道存在的三大誤區,在當下和未來生機勃勃的互聯網世界中,探索出女性權益報道的新空間、新方向。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寧教授作了題為《新型主流媒體與性別平等文化傳播》的報告。她指出,新型主流媒體雖然不斷增加具有高度性別敏感的新聞報道數量,從多角度展現當代女性的社會風采,并自覺使用新聞事實和科學數據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但在性別平等意識方面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她根據對青年網民、新媒體從業者性別觀念的調查結果,提出主流媒體要對青少年進行正向引導,新聞從業者須進一步提高媒介性別素養。

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崔文惠作了題為《不讓須眉,勇毅前行——新時代提升女性在融媒體的傳播力》的報告。她指出女性全媒體傳播者正異軍突起,入駐各大新媒體平臺,在短視頻、直播、科技等領域表現突出,展現出女性媒體人的風采與力量,并且在女性題材作品推廣、女性權益保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她強調廣大婦女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努力,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婦女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在全媒體領域充分展現新時代的女性風采。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主任、主任編輯趙娜作了題為《讓性別平等的理念在媒體領域落地生根》的報告。她指出大眾傳媒要更好擔當社會責任,需提升女性媒介決策力和管理參與度、建構社會性別平等環境,創造性別平等模范,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性別觀念,建構更多元的女性形象。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王琴作了題為《女性參與媒體傳播:賦能與挑戰》的報告。她指出信息技術正成為媒介賦能的重要途徑,我們一方面要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力量積極參與媒體傳播,逐漸成為傳播主體,感受媒介技術賦予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女性面臨著網絡社會性別數字鴻溝的挑戰。她圍繞構建性別平等的網絡文化環境提出要加強媒介素養教育,鼓勵和引導女性關注信息技術、落實監管與評估,營造性別平等的媒介環境等應對策略。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唐覲英在《網絡輿論女性/性別話語中的“文化”遮蔽與“現代”偷換問題》中指出,網絡輿論中女性/性別話語往往事關人心政治,近年來涉及女性/性別的網絡輿論風波背后存在“文化”遮蔽問題、“現代”偷換問題,啟示著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來看待女性/性別領域的現象或事物,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話語之魂”,講好婦女解放與男女平等話語。

中華女子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歡教授在《加強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國際傳播》的報告中強調加強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國際傳播的必要性,提出要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提煉中國婦女事業發展的寶貴經驗,以婦女事業的成就和中國婦女的嶄新形象為傳播的主要內容,講好中國故事。

第三平行論壇由中華女子學院交流合作處處長張琦主持。她對本次論壇進行回顧與總結,并期待未來擁有更多跨界交流互動的機會,匯聚跨界智識,發揮跨界的力量,更好為促進性別平等在媒體行業的實現、婦女國際傳播事業的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力量。

C:\Users\apri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6d804d3b57a4f4f98f67524e2b839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