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子學院“樹新風 促振興”暑期涼山州社會實踐服務團成員自到達當地后,在教學之余馬不停蹄地走進園區、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企業,開展了充分翔實的“四進”調研工作。
在彝欣社區,整齊漂亮的樓房、干凈寬敞的道路、完善的設施、接地氣正能量的標語都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通過參觀和老師、社區志愿者的介紹,同學們了解到這里是涼山州喜德縣最大的搬遷安置社區,“彝繡之家”“積分超市”“潔美家庭”,這些都是彝欣社區特色的風景。
火覺莫社區是喜德縣兩河口鎮的一個美麗的村莊,在政策推動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從產業就業、文教事業、醫療衛生到禁毒防艾、安全住房建設、精神扶貧等方方面面,精準的扶貧專項方案,覆蓋了火覺莫社區脫貧攻堅的每一個領域。



老百姓生活豐富了起來,日子富裕了起來,孩子們有學上,社區內的馬路通向四面八方。火覺莫社區依靠精準扶貧方案,整村獲得新生,煥發出勃勃生機,是脫貧攻堅精神的生動實踐。


中壩社區的隊員們深入到當地群眾中,通過當地志愿者的幫助與入戶對象建立聯系,走訪了解當地扶貧政策及家庭教育程度等相關情況;去往團結村農貿市場進行走訪調查,進一步感受當地熱情的民風民俗,從當地百姓口中了解真實的中壩社區,了解中壩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石門社區實踐團隊與當地志愿者進行交流,深入社區充分了解當地情況。在交流中了解到,易地搬遷讓這里的居民告別了大山深處低矮破舊的老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在走訪中感受社區環境的變化,看到了正在探索與完善社區人居環境整治體系的成果,石門社區正朝著環境衛生更明凈,居民生活更美好的方向不斷邁進。


依撒社區,這里是布拖縣最大的移居集中安置小區。從博物館里陳列的彝族居民過去的生活器具里,從一個個切切實實的村民脫貧故事中,了解到布拖縣脫貧前后各村風貌的變化;從“彝繡”女性手工培訓車間里,看到彝繡作品的工藝步驟,了解到了彝繡背后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內涵,體會到政府脫貧攻堅道路上,不落一村一戶的堅定信念;在政府特地為孩子們建立的圖書室里,看到在看書汲取知識的孩子們,體會到扶貧先扶智,扶智即扶貧的深刻含義,了解到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登高望遠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實踐團成員從書本走向社會,從理論走向實踐,從首都走向西部,從學習政策到親眼見證,這一路的實地走訪讓她們深刻感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政策下大涼山煥發出的勃勃生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在肩。
習總書記曾說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要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與黨和國家同呼吸、與人民群眾共命運、與新時代齊奮進,揮灑青春,貢獻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書寫壯麗的青春詩篇。